****环境局2025年4月11日拟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2025年4月11日至2025年4月15日(3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86-****720、0886-****893****分局);传 真:0886-****569 通讯地址:怒**泸****生态环境局;邮 编:673199 | |||||
项目名称 | **省兰坪县四十里箐铜多金属矿地质详查 | 建设地点 | **省怒**兰坪县河**仁兴村、共兴村 | 建设单位 | ****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公司 | ||
项目概况 | |||||
本次建设内容主要为探矿,勘探矿种为铜多金属矿,勘查对象主要为四十里箐木瓜卓KT1和大坪子KT1矿体,本项目探矿权范围由13个拐点圈定,勘查面积为13.32km2,探矿工程临时用地面积0.8609km2。项目勘探期为5年。项目总投资557万元。 本项目涉及临时用地37块,临时用地的范围含勘查作业临时用地施工区,临时办公区,临时占用面积合计0.8609hm2,其中探矿工程共占用0.8264hm2,办公区共占用0.0345hm2。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包括几下几部分废气:(1)施工扬尘;(2)勘探设备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及勘探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 1、施工扬尘 主要为土层剥离、勘探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渣土临时堆放点产生扬尘,粉尘排放几乎伴随着整个探矿的工序。该项目的粉尘属于无组织排放,探矿结束后进行恢复,同时随着勘探工作的结束,通过大气扩散稀释作用,及周边植被吸附作用,施工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会逐渐消失,故在施工时采取洒水降尘、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后粉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2)运输车辆及钻探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 本项目车辆运输、钻探设备、柴油发电机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尾气,尾气中含有CO、碳氢化合物、NO2等污染物,但产生量较小,呈无组织排放,勘探区域稀释条件较好,通过空气稀释、自然扩散,植被吸收后,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且随着勘探工作的结束,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也随之结束。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勘探期用水主要为施工废水、生活污水、降尘用水。本项目不进行运输车辆及机械冲洗。项目钻孔较小,终孔岩芯直径为63.5mm(HQ标准),不考虑钻孔涌水。 1、施工废水 探矿工作采用的是湿法钻探方法,钻探运用到钻机,在掘进过程中钻头需要水冷却。 本次钻探作业为预防钻孔施工中造成地下水污染或破坏,环评要求应做好钻孔护壁堵漏工作,对于漏失孔段应快速钻进通过后采用套管隔离或采用速凝水泥浆封孔后,扫孔隔离漏失段等方法,减少和控制钻进液对地下水污染破坏。钻孔废水采用不落地工艺,并设移动式泥浆收集池,每个钻孔钻探结束后收集箱内上清液回用于后续钻探用水及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池底少量污泥用于钻孔回填,孔口使用水泥封闭,并严格按照地质设计封孔要求,保证封孔位置及质量,便于地下水恢复。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量较小,施工期短,因此施工场地内不进行运输车辆及机械冲洗,施工用水全部回用于现场施工,施工期无施工废水产生,因此本评价认为项目钻探工程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生活污水 本项目勘探期劳动定员12人,勘探人员不在**生活,选择附近村庄租用民房生活,生活污水依托村庄已有设施处理。本项目有两个勘探片区:大坪子办公区及木瓜卓办公区,其中大坪子办公区利用原有旱厕(约2m3)处理办公生活污水,木瓜卓办公区本次提出**旱厕处理生活污水,旱厕及化粪池委托附近村民定期清运,用作农家肥。 综上,项目勘查期间产生的废(污)水不进行外排,不会对周边区域地表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3、降尘用水 在勘探过程中表土剥离、探槽开挖会产生一定量粉尘,在此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根据类比同类项目,降尘用水量为0.5m3/d,降尘用水全部蒸发损耗,无废水产生。 综上所述,项目勘查阶段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降尘用水在采取上述措施以后,均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解决方案,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勘探期噪声主要来源于钻机、柴油发电机、泥浆泵等设备。槽探过程中采用人工开挖,不使用机械。经类比调查,噪声源强范围在65~95dB(A)之间。项目夜间不进行钻探作业,从预测结果可看出,项目探矿作业区在200m范围外可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中规定的昼间噪声限值55dB,夜间45dB。作业区周边居民点均在500m以外,且居民点与作业区之间植被较为茂盛,噪声通过密林及距离衰减后对居民点的影响极为微弱。本项目要求夜间不工作,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生产设备采取基础减振处理等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噪声影响可控。 四、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项目勘探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以下几种:(1)钻探过程中产生的泥浆;(2)槽探过程中产生的废土石以及钻机平台平整过程中产生的废土石;(3)勘探设备在现场简易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矿物油及沾有矿物质油的抹布、手套;(4)勘探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1、钻井泥浆 本项目钻探采用湿式作业法,并设移动式泥浆收集池。项目所用泥浆在泥浆池中根据具体钻探情况现配现用,每个钻井产生钻井泥浆约为3m3,钻探废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每个钻孔钻探结束后收集箱内上清液回用于后续钻探用水及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池底少量污泥用于钻孔回填,孔口使用水泥封闭,并严格按照地质设计封孔要求,保证封孔位置及质量,便于地下水恢复。 2、废土石方 根据本项目实施方案工程设计,钻探工程量3025m(26孔),槽探工程量3000m3。钻孔芯样进行编录后全部取回做实验分析,施工现场不产生遗弃的岩芯。 项目勘探期钻机平台平整过程中产生的废土石方量较少,一般都是清理地表浮土,堆放在钻井周围并用防水帆布遮盖,防扬尘和水土流失,用于后期生态恢复。 项目钻机平台平整废土石临时堆放于机台边,待钻机平台平整完成后及时回填于开挖边坡较陡处,无弃方;钻探表土及土石方分层堆放在钻探平台;槽探产生的表土及土石方就近分层堆放于探槽两侧,待勘探结束后,全部用于钻孔封口、探槽回填及泥浆池回填。 3、生活垃圾 本项目劳动定员12人,全年工作300天。参照《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出版社),我国目前城市人均办公垃圾为0.5~1.0kg/人﹒d,本项目员工每人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以0.5kg计,则垃圾产生量为6kg/d,1.8t/a。产生的生活垃圾使用简易垃圾桶(袋)进行收集,定期运至附近乡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4、危险废物 勘探设备会在现场进行简易养护,养护过程中会有少量的废矿物油产生及沾有矿物质油的抹布、手套。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版),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代码900-214-08,危险特性为:T,I;含油抹布、手套属于豁免清单中内容,废物代码900-041-49,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本项目为探矿项目,根据现场踏勘以及与建设单位核实,在大坪子办公区空房设置一个危废暂存间(约5m3),用于收集暂存设备维修产生的废矿物油,危废暂存间要做好“三防”措施,废矿物油交由有资质单位集中处置。 五、勘探期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主要涉及临时占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本项目探矿权面积为13.32hm2,本次圈定勘查工程临时用地面积0.8609hm2(已避开涉及基本农田部分),根据查询兰坪县三调数据(2021年度变更数据),本项目临时用地占用乔木林地0.8229hm2,其他草地0.0225hm2,采矿用地0.0155hm2。 项目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不涉及自然公园,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但涉及永久基本农田,通过与建设单位协商,本次探矿工程同意避让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施工,所以不需要对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不设置生态专项评价。 本项目各钻探工作区、槽探工作区等的占地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扰动和破坏,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植被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 (1)对土地利用影响分析 本项目探矿范围面积为13.32hm2,本次勘查活动占地面积约0.8609hm2(已避开基本农田),为临时占地,不涉及永久占地。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其他林地和草地,项目用地为临时占用,勘探工程对土地的占用是短期的,探矿完成后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土地利用性质基本不会改变。因此,项目占地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很小。 (2)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 ①对植物**影响分析 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勘查工程实施对地面表土剥离和植被的破坏。由于**范围内存在大量的同类植被,项目勘查工程占地面积较小,不会造成同类植被的减少,更不会造成同类植被的消失,因此,本项目勘查活动不会使评价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 同时,根据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可知,探矿权范围内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单调,组成植物种类多是一些常见种、广布种,这些植被类型均是评价区及周边区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工程占地不会造成该区域任何植被类型的濒危和消失,对该区域整体的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有限,在可接受范围内。 总体来看,本项目的实施不会对这些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不会对区域内植被的多样性和分布格局造成较大影响,更不会造成某一植被类型的消失,对评价区植被的总体影响可以接受。 ②对动物**影响分析 矿权范围受人为活动频繁的影响,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境很少,动物**受到限制,种类不多,且种群数量较小。野生动物具有趋避能力,可以通过迁徙移动到达探矿权周边的适宜生境进行生存。评价区范围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均为鸟类,勘探区域内不属于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主要栖息地,不涉及鸟类迁徙通道等重要生境,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影响较小。本次勘查工程施工量较小,范围不大,因此,工程建设活动不会造成野生动物数量的明显减少,更不会造成野生动物物种的消失。 勘探人员和勘探机械的扰动对作业区及周边动物及鸟类造成惊扰,鸟类繁殖期进行机械施工还会破坏鸟巢及鸟卵,造成鸟类的繁殖失败;勘探人员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会对当地的鸟类产生一定的干扰,妨碍鸟类取食、繁殖等日常活动的进行。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外出觅食,正午休息。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密集期施工。 (3)对基本农田的影响分析 项目探矿权范围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重叠面积:84.4516公顷)存在重叠,但根据项目区于永久基本农田叠图,工程区域与永久基本农田不重叠。 根据查询资料及参照《**省兰坪县四十里箐铜多金属矿地质详查实施方案》和《**省兰坪县四十里箐铜多金属矿详查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得知,本项目探矿工程涉及的槽探及钻孔作业已避开基本农田范围,因此项目详查阶段不存在损毁基本农田的情况,但需在探矿权转为采矿权时担相关的法律风险和责任。 综上,项目详查阶段探矿工程未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不会影响周边基本农田的正常耕作。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 “1.滇西北高山峡谷针叶林区-1.3云岭山脉暖温带针叶林区”,主要保护对象以针叶林为主。项目探矿工程的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影响,使得生物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由于项目施工期探矿工程范围较小、工程量不大,施工期短,对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破坏有限,不会造成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明显减少,更不会造成物种**的消失。随着施工期的结束,通过土地复垦,加强区域绿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施工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破坏的生物多样性通过自我修复,逐渐形成新的生物多样性平衡,构成新的生态平衡格局。因此,工程建设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 (5)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 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项目属于“C 地质勘查”中的 “24、矿产**地质勘查(包括勘探活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属于Ⅳ类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 4.1“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使用柴油的钻探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油品跑冒滴漏,油品下渗至包气带,再被降雨等带入地下水含水层中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柴油主要是施工机械的油箱当中的柴油,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定期购买,不进行储存,加强设备检修和维护,将跑冒滴漏降低到最低限度,雨天对设备采取相应遮盖措施,若钻探过程中出现油品滴漏,应立即采取措施来封堵漏油点,油箱密闭则发生大量泄漏的几率小,少量跑冒漏滴均收集在塑料桶内,可有效防止污染。废机油危废在办公区空房设置一个危废暂存间进行临时储存,并对地面进行硬化和防渗处理,同时采用金属托盘等进行防渗漏,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处理。 勘查区处于**江断裂带与澜沧江断裂带所夹持的南北向断裂带之间,大地构造位于羌塘-三江造山系中段紧密收敛部位,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地形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坡度较大,通过地形排水可以有效减少对本项目地下水的影响。 (6)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 水土流失是一项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的加剧,意味着生态环境质量的降低。若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破坏植被,而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将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对项目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区地表被扰动后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土壤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及无机盐含量迅速下降,同时土壤中微生物及它们的衍生物数量也大大降低,从而使原地条件迅速恶化,给植被恢复工作增加难度。伴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地表径流夹带泥沙进入下游河沟中,使河沟泥沙量增加,甚至局部抬高河床,威胁和影响两岸农业生产活动,且会使下游河沟水域功能下降,造成项目区及下游水环境恶化。同时,人类工程活动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分能力下降,将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流量剧增,泥沙含量增大,可能造成局部土体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对项目区的各项设施形成直接威胁,影响项目本身的正常生产运行。 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是在工程探矿期,由于工程挖损破坏及占压地表、使其地貌、植被、土壤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属典型的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本次评价提出以下措施: ①工程应选用占地面积小的钻机,以减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量; ②作业施工开挖土石方应尽量回填,暂时末回填的应选择低凹地堆放,并使用防水帆布遮盖,必要时设置挡墙。对于施工作业临时场地,工作结束后施工单位必须将临时占用场地及时平整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功能,以减少水土流失。个别开挖量较大的钻孔位,要求做到文明施工,合理堆放弃土,尽可能少的破坏周围的原始植被。工程完工后立即覆土,恢复植被; ③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强化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合理安排工序,挖方、填方结合;避免土石方随意倾倒。 根据项目特性及建设单位以往工作经验,建设单位槽探间隔时间较短,根据相关管理要求,开槽取样后需要立即回填,产生的弃土堆存时间较短,有效的降低了水土流失的影响。 (7)钻探涌水的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分析,本项目不涉及探洞,实施过程中无地下涌水情况产生,项目位于山区地带,本项目所建探点工程位于坡面上,单个施工面占地较小,施工期较短,区内排水主要为降雨,均通过自然下渗方式进行排泄。且**无系统的地下涌水观测资料,开拓系统尚不完善,未充分揭露各含水层、含水构造破碎带的水文地质现象,目前不具备地下涌水量定量预测的条件,只能作定性预测评价。 项目所在区地形地貌利于地下涌水及地下水的自然排泄,未来地下涌水量不大。本次评价阶段建议:若探矿过程中出现地下涌水,及时对其进行封堵,并对其进行收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 (8)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在探矿过程中,由于占地面积较小,对植被的破坏和动物的扰动较小,本工程通过对施工方案等多方案改进和优化,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以上治理恢复措施后,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影响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拟建项目总体而言对生态的影响不大,针对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对建设单位提出如下减缓与防护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尽虽减少占用地,将临时占地控制在指定的范围之内,减轻对周围植被的破坏。 (2)对员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勘探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勘探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后期探矿过程中若发现有保护动植物,应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组织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实施破坏行为。 (3)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外出觅食,正午休息。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工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密集期施工。 (4)在项目区场地平整过程中,督促设计勘探单位充分利用区域内自然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挖方、填方量,尽量做到工程自身土石方平衡。剥离表土以后分区就近堆置为宜,便于将来探矿完成后的覆盖,减少二次倒运造成的环境污染。堆土表面采用防水帆布进行遮盖。 (5)本项目井场地面仅进行钻台和各池体的开挖,井场其余范围均保持原貌,开挖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严格保持表面平整度,确保边坡稳定。尽可能减小对植被的破坏面积。由于扰动造成的当地植被破坏,应及时采取边勘探边恢复绿化措施。 (6)在地面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进行作业。对于施工破坏区,完工后要及时平整土地并进行绿化,以防止发生新的水土流失。 (7)回填:本项目开挖工程主要有钻台,在回填至距地面0. 5m左右时,进行人工夯实并覆表土。 (8)钻后复垦。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法》 第三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矿产勘探应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环境保护原则,项目在坑探、钻探作业结束后将严格按要求对坑探、钻探作业遗留的钻孔进行封堵并进行植被恢复。在植物配置方面应注重选用本地乡土型植物品种,采用灌、草、木相结合的方式,现阶段本项目土地复垦方案已通过评审。 (9)严禁越界勘探的要求,尽量不破坏高大乔木,禁止以探代采。 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是油料泄露的危险。 风险物质在使用、储运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储罐自身缺陷、人员错误操作、设备老化等造成的泄漏以及外部破坏产生的事故。油料运至作业区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可能引起泄漏污染水体、土壤。油料储存时应对地面进行防渗处理,柴油主要是施工机械的油箱当中的柴油,根据现场使用情况定期购买,不进行储存,油箱密闭则发生大量泄漏的几率小,少量跑冒漏滴均收集在塑料桶内,可有效防止污染。废机油危废在大坪子办公区空房设置一个危废暂存间(约5m3)进行临时储存,并对地面进行硬化和防渗处理,地面采用“防渗混凝土+加铺环氧树脂”进行处理,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同时采用金属托盘等进行防渗漏,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进行处理。采取以上措施后,油料泄漏的机率较小,但一旦发生泄漏,首先会污染油料周边区域,控制不当的情况下,根据周边地势情况,可能会流出油料储存室和危废暂存间,污染周边区域环境。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勘探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降低项目勘探期对大气造成的影响,防止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本次环评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①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料,定期对勘探机械及运输车辆等进行检测与维护,保障勘探机械及运输车辆正常运行,做到尾气达标排放。 ②在勘探过程中,对勘探作业面、道路等地表裸露的区域进行洒水降尘,可减少作业场所及道路扬尘产生量,有效控制项目区域内扬尘的产生量。 ③槽探过程中,及时将开挖土石方回填探槽,避免土石方长时间堆存,减少风力扬尘的产生。 二、勘探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为有效降低探矿过程中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避免勘探期废水对地表水 体造成污染,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①合理安排勘探时间,尽量避免雨季进行勘探。 ②钻孔废水采用不落地工艺,并设移动式泥浆收集池。每个钻孔钻探结束后收集箱内上清液回用于后续钻探用水及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池底少量污泥用于钻孔回填,孔口使用水泥封闭,并严格按照地质设计封孔要求,保证封孔位置及质量,便于地下水恢复。 本项目废水在采取上述收集、处理措施的前提下,正常情况下,项目产生的废水均进行了合理的处置,井场废水不会外排,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措施合理可行。 三、勘探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降低项目勘探过程中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建设单位提出如下减缓 措施: ①加强管理,选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 ②噪声设备远离敏感目标侧安装,减少勘探设备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③每个勘探点的勘查设备集中布置,尽量减少勘探设备噪声影响范围。 四、勘探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为避免勘探期,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对建设单位提出如下减缓措施: ①生活垃圾使用简易垃圾桶(袋)进行收集,定期运至附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②设备维修产生的废矿物油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要做好“三防”措施,废矿物油交由有资质单位集中处置。 ③钻探过程中,由于钻井平台的平整,会产生少量的废土石方,暂存于井场入口附近,为防止水土流失,上盖防水帆布;钻井平台平整工作完工后及时回填边坡较陡处。 ④钻井产生的泥浆经移动式泥浆池收集,泥浆经收集后循环使用,完井后,使用不完的泥浆在泥浆池中进行固化、填埋处理。 ⑤槽探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临时堆存于探槽两侧,每个槽探点勘探工作结 束后,立即将废石及表土回填探槽。 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固体废弃物收集、储存设施确实实施的情况下,一般固体废弃物的储存处置能够达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中有关规定,项目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能够满足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中有关规定,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各固体废弃物去向明确,处置率达到 100%,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五、勘探期风险防范措施 (1)柴油泄露防范措施 ①柴油桶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②专人负责柴油的管理工作; ③柴油储罐内应留有空间,防止受热膨胀发生爆炸; ④在使用、储存柴油场所,禁止使用明火、不让柴油接触高温,不能露天存放,更不在烈日下暴晒。 (2)废矿物油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①废矿物油专用收集容器定期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是否破损。 ②项目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时运送至危废暂存间暂存,运输时严禁滴漏。 ③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防渗要求对危废暂存间进行重点防渗处理。并由专人负责废矿物油的管理工作。 (3)临时堆场风险防范措施 ①日常加强对土临时堆场的巡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②临时堆方做到当天及时回填,堆方堆积高度尽量不要太高,建议在临时堆场设置相对应的围挡、及时做好导排水工作等。 ③临时堆场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采取篷布覆盖,少量洒水,防止因大风天气产生扬尘。 (4)勘查区次生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①产生的表土依据地势分别堆放于施工区域一侧,不能堆放在低洼处和容易被冲垮的地方,并做好覆盖等相关水土保持措施; ②剥离表土后,表土应尽量分散堆放与附近,方便工程结束后回填,但表土和临时土方分开堆放,分层回填。并对临时堆土做好覆盖工作。探矿结束后临时设备要拆除,工程区域内要恢复原有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 ③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设计点位和线路进行探矿,严禁私自增加点位,严禁超范围施工; ④公司应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 ⑤加强**的安全环保管理,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环保的教育和培训; ⑥杜绝违章作业。 六、生态保护措施 避免在雨天进行动土施工,以减小场区周围的水土流失。 ②探矿期间,应对以往工作遗留的施工迹地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尽早使地表恢复原貌,土地恢复绿化覆土期间会产生扬尘,应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③对本次探矿临时占地等破坏区,勘探结束后要进行复垦和植被重建工作,要进行土地平整、耕翻机械碾压后土壤,并在适当季节进行植树、种草工作。绿化植被选用当地物种,禁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 ⑤各探点产生的弃渣临时单独堆放于各探点附近空地处或植被较差的地段,拟用雨篷布遮盖,待单个探点采用工作完成后,回填平整,再覆盖表土,以便于对各个探点进行植被恢复。环评要求所剥离表土分层堆放,分层回填。 ⑥各钻探场地布设开挖前,应预先剥离表土,临时堆放于钻孔平台附近的平缓荒地。探矿结束后及时封孔。 ⑦应对区内各勘查施工器材统一收集、处理,不得遗留在区内。填埋坑覆土填埋、拍实。 ⑧勘探后期制定土地复垦计划和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并严格按方案进行植被恢复。 ⑨巡视调查整个探**域,查看区域内施工迹地的生态恢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处理,不留遗留问题。 ⑩加强思想教育,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提高勘探人员环保意识。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为探矿工程,主要涉及钻探施工和槽探施工,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探矿施工期结束而停止,不存在运营期。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无 | |||||
****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省兰坪县四十里箐铜多金属矿地质详查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文公示承诺 | ||||
拟审批意见 | |||||
拟审批意见 | |||||
注: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拟审批意见、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机关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