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595881 | 文 号 | |
来 源 | ****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25-04-11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5年4月10日至2025年4月16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629
联系地址:**市**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元江县新型共享储能项目。
建设单位:****。
建设性质:**。
立项依据:****改革局《**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
建设地点及占地:**省******园区甘庄片区,永久占地面积1.9hm2。
建设内容:本项目包括储能区、升压站,建设容量为100MW/200M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其中,储能区:储能系统由20个5MW/10.035MWh储能单元组成,5MW/10.035MWh储能单元包含2个储能预制舱,共计24个电池簇;升压站:**1座110kV升压站,安装1台100MVA主变,主要建设主变基础、35kV预制舱、出线构架、户外GIS设备基础以及SVG设备基础、事故油池等建构筑物。储能电站最终通过1回220kV线路拟送至220kV****电站。(注:****电站110kV升压站至220kV****电站送出线路方案未确定,待线路确定后单独立项并进行环评手续,因此,本次评价不包含110kV送出线路工程)。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下表:
工程组成 | 主要内容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储能区 | 储能区安置于项目东侧,占地面积约9612m2,本工程属于电化学储能系统,规模100MW/200MWh,共配置20套5MW/10.035MWh储能单元,采用户外集装箱布置。蓄电池拟选用磷酸铁锂电池,电芯额定容量314Ah,额定电压3.2VDC,铝制方壳封装,单芯容量1.0048kWh。电池簇的成组方式为1P416S(每个电池簇由416只电芯串联,含8个PACK),额定电压1331.2VDC,单簇电池容量417.996kWh;每套5MW/10.035MWh储能单元包含2个储能预制舱。 | ** |
110kV升压站 | 本项目110kV升压站,升压站布置于项目西侧,占地面积约4554m2,配置1台容量为100MVA的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干式变压器,主变参数为:SZ20-****000/110GY,115+8X1.25%/35,接线的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接线组别YN,d11,阻抗电压Ud=14%。**一台容量为100MVA主变压器、**110kV配电装置选用户外型敞开式配电装置(AIS),共建设主变架空进线间隔1个、架空出线间隔1个、母线设备间隔1个。 | ** | |
辅助工程 | 值班室 | 地上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m2。设休息室一间(18m2)以及值班室一间(12m2)。 | ** |
公用工程 | 供水 | 设一个生活水箱,给水设备供站内生活用水,并设置一座300m3消防蓄水池,****园区市政管网接入,保证水池补水要求。 | ** |
排水 |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处理站****园区道路、绿化洒水。雨水****园区初期雨水池处理。 | ** | |
供电 | 储能供电方式采用自供电设计方案,自供电电源——每个储能单元的交流预制舱内设置1台辅助变压器,为储能单元中的电池集装箱和交流预制舱提供辅助供电。此外,项目配备1套DC24V的备用电源。 | ** | |
消防 | 在主变压器和每个储能电池舱之间设置MFT/ABC50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具等。****泵站及水箱。 | ** | |
环保工程 | 固废 | 生活垃圾桶若干,用于收集员工生活垃圾。 | ** |
设危废暂存间1间,面积25m2,危废暂存间用于废铅蓄电池的暂存。 | ** | ||
废水 | 设置化粪池一座,容积1m3。 | ** | |
值守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处理站处理后,用于园区道路、绿化洒水。 | ** | ||
环境风险 | 设集油坑1个,容积5m3,变压器产生的废油由集油坑收集。 | ** | |
升压站主变压器共设1个事故油池,钢筋混凝土结构,容积30m3。 | ** | ||
防渗工程 | 升压站内危废暂存间、事故油池、集油坑为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10-10cm/s;储能区、化粪池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s;储能站内除重点、一般防渗区以外的区域为简单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为一般地面硬化。 | ** |
工程特性表:
名称 | 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 | 备注 | |
装机容量 | 100MW/200MW﹒h | / | |
总投资 | 18234.2万元 | / | |
储能区 | PCS | 20台交流预制舱,每台配置1台2500kW储能变流器,1台35k/0.69k变压器,单个尺寸:长*宽*高=7700×3200×3150mm | / |
储能舱 | 20台10.35MWh磷酸铁锂电池集装箱,电芯314Ah,内含24簇电池簇;单个尺寸(长*宽*高)=12470×2600×2896mm | / | |
设计运营寿命 | 25年 | / | |
储能电站效率 | 85% | / | |
升压站 | 主变规模 | 1台额定容量100MVA | / |
电气主接线 | 110kV:单母线接线;35kV:单母线接线 | / | |
配电装置 | 110kV:户外GIS 35kV:户内成套装置KYN-40.5高原型铠装移开式开关柜; | / | |
控制方式 | 集中控制 | / | |
通信方式 | 以太网 | / | |
总用地面积 | 1.9公顷 | / | |
总工期 | 6个月 | / |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时段 | 项目 | 环保设施 | 环保投资(万元) | 备注 |
施工期 | 废水 | 施工废水沉淀池、沉砂池 | 0.2 | / |
废气 | 洒水降尘、物料遮盖 | 1.2 | / | |
噪声 | 设立围墙 | 14.0 | / | |
固废 | 垃圾收集桶 | 0.05 | / | |
建筑及生活垃圾清运 | 2.5 | / | ||
运行期 | 废水 | 雨、污分流管网 | 3.0 | / |
噪声 | 设备隔声,变压器减振装置 | 0.4 | / | |
固废 | 生活垃圾收集桶 | 0.1 | / | |
危废暂存间 | 4.5 | / | ||
环境风险 | 事故油池、集油坑及其防渗处理 | 3.5 | / | |
绿化 | 站内、边坡绿化 | 4.0 | / | |
环境监测费用 | 废水、噪声、电磁环境 | 10.0 | / | |
合计 | / | 43.45 |
给排水:用水来源于市政供水管网,由园区供水管网接入使用。项目厂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厂区雨水经管沟(道)收集后外排。项目营运期无生产废水产生,项目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等级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处理厂处理。
拆迁:拟建工程不涉及拆迁。
供电:项目采用自供电设计,可以满足项目供电,并配备1套DC24V的电源作为备用。
劳动定员:项目无人值守,少人值班模式,由3名值班人员轮换值班。
及工作制度:项目年运行365天。
项目投资:总投资18234.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45万元,占总投资的0.238%。
二、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 保护目标 | 坐标 | 规模 | 人数 | 位置和距离 | 保护级别 | ||
位置 | 距离厂界 | 距离升压站 | ||||||
电磁环境、声环境 | ****公司生活区 | E101.****9175,N23.****1471 | 一层彩钢瓦结构,高约3m,楼顶为斜顶。 | 10人 | 西侧 | 紧邻 | 10m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 |
生态环境 | 本项目周边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不涉及自然公园及生态保护红线;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不涉及古树名木。 | |||||||
地表水环境 | 甘** | / | 最近点位于项目厂界东侧1.7km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 ||||
元江 | / | 最近点位于项目厂界西侧5.3km |
三、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电磁环境
《报告表》根据**科环****公司2024年12月27****中心及周围敏感目标****公司生活区的监测评价结果:****中心工频电场强度为20.39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1094μT;****公司生活区工频电场强度为0.690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0924μT,均分别满足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区地表径流的受纳水体为甘**,属于元江支流。****水利厅《**省水功能区划(2014修订)》,甘**参照元江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元江环境质量现状,《报告表》引用《元江县环境质量季报》(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元江距离项目最近的元江县城断面水质的例行常规监测评价结果:元江水质为Ⅱ类,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
(三)环境空气
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报告表》引用《2023年**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结果:2023年项目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2、PM2.5、PM10年均浓度及98/95百分位数日平均和CO第95百分位数日平均、O3第90百分位数8h平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四)声环境
项目位于******园区甘庄片区,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环评单位现场踏勘,项目厂界外延50m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公司生活区。《报告表》根据**科环****公司2024年12月27****中心及****公司生活区的监测结果:项目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
(五)生态环境
项目区位于《**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以及《**省生态功能区划》的Ⅱ4-2元**热河谷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功能区。项目占地及评价范围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重要动物生境等环境敏感区。
《报告表》现场调查,项目****园区管委会进行平整,场地内原生植被已基本不存在,动物主要为常见鼠类和鸟类,生态结构单一。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和**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
四、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机械废气。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储能站基础开挖、回填土石方造成地表裸露,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等过程,属无组织排放。通过采取围墙遮挡、洒水降尘、控制车速、物料封闭运输、减少抛洒、道路及时清扫等措施,可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缓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
施工机械尾气呈无组织排放,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烃类(THC)等,具有间断性、排放量较小且相对分散的特点,项目施工场地周围较空旷,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施工期必须做好防尘抑尘工作,确保施工期场界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避免对距离较近的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工艺废水及雨天地表径流。
生活污水:项目施工人员为附近村民,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厕所依托****公司生活区现有设施,施工过程洗手等清洁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施工工艺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水、机械冲洗废水等。施工期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经项目区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地表径流:雨季地表径流所含污染物主要为SS和微量石油类,通过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过程或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报告表》分析,项目夜间不施工,项目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并采取围挡措施。同时运输车辆在经过单位和居民点时应限速慢行,加强施工机械保养维护等措施。《报告表》预测,采取措施后,昼间在距离厂界50m范围外施工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要求,项目200m范围内无居民区,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项目施工期必须切实做好施工噪声的防治工作,确保施工场界噪声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禁止夜间施工,严禁扰民。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开挖土石方、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弃土石方:项目储能站站址表土运往规划的表土堆场堆存,用作后期绿化覆土。本项目土石方在项目区内相互调用后,做到区内平衡,不产生永久弃渣。
建筑垃圾:施工产生少量建筑垃圾,主要为输电线、铁塔、设备包装废物及废弃建材等,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利用****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存场,规范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5、生态环境
****园区甘庄片区,****园区平整。项目周围植被为区域常见种及城市绿化植被,项目建设不会使土地功能发生改变,仍为工业用地,项目建设对局部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为减轻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边界,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对地表扰动。《水土保持方案》提出,储能站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设置排水沟、控边坡、边坡设置挡土墙、撒播草籽,表土剥离及临时防护等措施。通过采取这些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控制水土流失量,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报告表》提出的施工期对生态环境防治措施基本可行,项目施工时,要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及本报告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区域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影响
(1)储能站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内建设1台1×110MVA的主变,110kV出线1回。由类比监测条件可知,储能站110kV升压****风电场110千伏送出工程110kV升压站的主变数量、主变容量、主变电压等级、布设方式、出线回数及出线方式均相同,升压站与边界最近距离、环境条件基本相似。《报告表》****风电场110千伏送出工程110kV升压站的实测结果进行类比分析可行。
****风电场110千伏送出工程110kV升压站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建成后运行,110kV升压站评价范围内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限值要求。
(2)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110升压站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为****公司生活区。《报告表》分析:项目运行时保护目标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场感应强度叠加现状后预测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限值要求。《报告表》通过类比分析,项目110kV升压站建成投运,其工频电场、磁场不会对周围电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是可信的。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等规定管理和维护,确保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废水
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营运期废水主要为值班人员生活污水。《报告表》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12m3/d。《报告表》提出,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等级标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处理厂处理。《报告表》提出的废水处理措施可行,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外排水质能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等级标准。规范设置排污口,严禁废水乱排。
3、噪声
本项目建成后,110kV升压站主变运行时会产生一定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对主变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后,《报告表》预测,对****公司生活区贡献值较小,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要求,储能站厂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认真落实隔声降噪措施,保证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尤其注意不对周围保护目标造成明显影响。
4、固废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见下表:
名称 | 产生环节 | 属性 | 代码 | 物理性状 | 环境危险特性 | 产生量 | 利用处置方式和去向 |
生活垃圾 | 员工 | 一般固废 | 900-099-S64 | / | / | 0.183t/a | ****园区垃圾收集点处理。 |
化粪池污泥 | 化粪池 | 一般固废 | 900-002-S64 | / | / | 0.01 | 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
变压器事故废油 | 升压站主变压器 | 危险废物 | 900-249-08 | 液态 | T,I | 22t/次 | 事故状态下产生,暂存与事故油池,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 |
废磷酸锂电池 | 储能系统 | 一般固废 | 900-012-S17 | 固态 | T,C | 60t/次 | 由厂家收集后返厂再生,不在项目场地暂存和拆解。 |
废铅酸蓄电池 | 升压站 | 危险废物 | 900-052-31 | 固态 | T,C | 1.56t/次 | 暂存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清运处置。 |
项目拟建设一个25m2的危废暂存间,危险废物暂存间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采用抗渗混凝土、**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对地面、墙面裙角进行表面防渗处理。废铅酸蓄电池使用聚四氟乙烯托盘,收集电解液渗漏。危废暂存间应按照防风、防雨、防晒、防腐、防渗、防流失及扬散的要求设置,设专人进行管理,并做好管理台账及转移联单,危废转运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5、生态影响
****园区,****园区外新征占地,对当地城市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五、环境风险
本项目风险物质主要为变压器油及废铅酸蓄电池。《报告表》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本项目所储存的风险物质没有超过临界量。《报告表》针对项目的工程特点,提出了风险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在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1个30m3的事故油池、1个5m3集油坑,主变压器在事故情况下,产生的废油经管道至事故油池存放。事故油池、集油坑、危险废物暂存库按重点防渗区建设。建设单位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项目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六、总量控制
《报告表》提出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为:
废水: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处理厂****园区绿化,不外排,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废气:本项目不设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固废:项目固废均能妥善处置,处置率100%。
七、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基本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可作为****元江县新型共享储能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
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属于鼓励类“四、电力”中“1、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电化学储能”项目。项目已于2025年1月3日****改革局《**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项目规划及选址
项目为《**省2025年新增新型共享储能项目清单》中的项目之一。项目****园区甘庄片区,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项目于2024年12月9日****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项目入园意见》,同意项目入园建。《报告表》对照分析,项目选址符合《**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方案(2023年)》、《元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年)》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等相关要求;****政府、****建设局、******局、****草原局、****水利局、****旅游局、****管理局、元江供电局同意项目选址建设的意见。对产生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另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及其它环境敏感区域;没有国家及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项目选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项目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