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125********060033D | 冯国兵 |
冯国兵 | **省****县 |
**省**县升平镇**路64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迪庆**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 | |
| |
2021版本:165-雷达 | M7410-M7410-气象服务 |
| **省****县 升平镇南九贡山 |
经度:98.****5510 纬度: 28.****5891 | ****环境局 |
| 2024-06-27 |
迪环审〔2024〕5号 | 无 |
| 653 |
20.5 | **** |
125********060033D | **中环****公司 |
****0100MA6K8WRRXR | ******公司 |
915********363372Y | 2024-10-01 |
| |
2025-02-28 | 2025-03-28 |
| https://www.****.com/gs/detail/2?id=50228Oa7xd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 | 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 |
无变化 | |
|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项目占地面积257.66m2,对原有瞭望塔加固修缮后建设雷达系统设施,建设设备机房、钢平台、变压器等。 1、项目位于****县升平镇南九贡山,根据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划分原则,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位于达标区;根据《**省水功能区划(2014年修订)》,项目区所在河段属于澜沧江碧罗雪山保护区,规划水平年水质目标为II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I类标准;电磁环境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072-2014)标准。 2、项目占地面积257.66m2,对原有瞭望塔加固修缮后建设雷达系统设施,建设设备机房、钢平台、变压器等。 | 1、根据2023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项目位于达标区; 2、项目生产、处置、储存能力没有发生变化,污染物排放量未增加。 |
无变化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项目为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占地面积257.66m2,对原有瞭望塔加固修缮后建设雷达系统设施,建设设备机房、钢平台、变压器等,主要污染物为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生活垃圾、废旧蓄电池和废机油等。 | 项目为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功能未发生变化,主要污染物为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生活垃圾、废旧蓄电池和废机油等,污染物种类未发生变化,污染物排放量未增加,项目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不涉及物料运输、装卸和贮存。 |
无变化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项目无生产废气产生,柴油发电机仅在停电时启用,使用频次较低,废气量较少,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少量烟气经自然扩散后,呈无组织排放。 2.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 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 项目无生产废气产生,柴油发电机仅在停电时启用,使用频次较低,废气量较少,柴油发电机产生的少量烟气经自然扩散后,呈无组织排放。项目无废气排放口。 噪声防治措施:采用基础减震、墙体隔声等措施。柴油发电机使用频率较小,且设备置于室内。 1.项目区内设置1个垃圾桶,巡检人员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项目危险废物为废旧蓄电池和废机油,废旧蓄电池由厂家当场拉走处理,不在站内暂存。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处置。 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 | 1.项目无生产废气产生,柴油发电机仅在停电时启用,废气量较少,产生的废气经自然扩散后,呈无组织排放。 2.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 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 项目无生产废气产生,柴油发电机废气呈无组织排放。项目无废气排放口。 设备噪声采用基础减震、墙体隔声等措施。柴油发电机置于室内,噪声影响小。 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废旧蓄电池和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处置。 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不设置事故池。 |
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的环保措施发生变动,由厂家当场拉走处理,不在站内暂存变更为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处置;箱式变压器变更为干式变压器,无事故油产生,取消设置事故油池。环保措施的变动不影响固废处置能力。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基础减震、墙体隔声等措施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类标准 |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设备日常运行的噪声。项目通过采取基础减震、墙体隔声等措施等治理措施后有效降低其噪声源强。 | 厂界昼间噪声值在40~45dB(A)之间,夜间噪声值在37~41dB(A)之间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生活垃圾 项目区内设置1个垃圾桶,巡检人员每周检查一次,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危险废物 ①废旧蓄电池 项目配电房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目前UPS所用的蓄电池均为免维修的密封铅酸蓄电池,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由厂家当场拉走处理,不在站内暂存。 ②废机油 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设备保养时,每年需更换一次机油,由于备用柴油发电机只有在雷达站停电的情况下启用,每年累计使用时间较短,因此产生的废机油量很少。项目区设置1间1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处置。 |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内设置了1个垃圾桶,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自主收集后送往附近村庄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项目区设置1间1m2的危险废物暂存间,项目更换下来的废旧蓄电池和废机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处置。 固体废物处置率100%,对环境影响小。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电磁环境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正确设置发射机设备各项参数,使其输出匹配,对操作人员需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 ②改进发射机屏蔽接地的效果,避免造成屏蔽体的二次辐射; ③在屋顶设避雷带作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内的主筋作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或人工接地装置做为接地体; ④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⑤为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雷达台站内,瞭望塔设置门锁。同时为防止人员误入天线顶部,该雷达站天线加装天线罩,并设置高压连锁装置,即人员在工作状态下进入天线罩时,雷达天线高压将自动断电,实现对误入人员的保护; ⑥严格限制天线扫描仰角,仰角应在0.5°以上运行; ⑦近场区0m<L≤365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3611m为基准。 柴油、废机油泄漏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危废暂存间设置应严格按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 ②危废暂存间地面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要求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至少2mm厚**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本次环评建议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在地面上方采用2mm厚的环氧树脂进行防渗; ③加强工作人员危险品贮存、使用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的常识,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须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油品泄漏; ④设置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贮存期间,定期对存储容器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破损容器; ⑤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且必须完好无损;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⑥加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火灾引发的次生反应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设备电线及接头的检修及维护,防止因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火灾事故; ②设置危险警示牌,配备消防沙和灭火器; ③项目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原料的运输、贮存、使用过程的管理;在原料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加强专人管理,禁止吸烟,禁止明火产生,整个车间均要防火防爆;为防止摩擦、冲击等发热、发火花而起火;电气设备应定期检修,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及电气绝缘损坏,接触电阻;为监视整个厂区的生产运行情况、火灾及安全防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预案,防止爆炸、火灾等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④严格规范员工操作,做好防护措施,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提**全素质,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因失误操作造成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 | (1)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上岗培训并正确设置发射机设备各项参数; (2)改进了发射机屏蔽接地的效果; (3)在屋顶设置避雷带作防直击雷的接闪器; (4)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5)瞭望塔设置门锁,同时雷达站天线加装天线罩,并设置高压连锁装置,; (6)天线扫描仰角在0.5°以上运行; (7)近场区0m<L≤365m(360°)范围内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13m,以雷达塔楼地面海拔高3611m为基准,项目已经在当地规划部门备案,并由相关部门有效控制该范围内**建筑物高度。 (1)危废暂存间设置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的有关规定做了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等防治措施,并且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 (2)危废暂存间地面按照重点防渗区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为1m厚黏土层,并且采用混凝土硬化,在地面上方采用2mm厚的环氧树脂进行防渗; (3)危废暂存间管理人员经过了专业的知识培训; (4)设置了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载危险废物的来源、数量、特性、包装容器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贮存期间,定期对存储容器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破损容器; (5)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并且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6)加强了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发现漏油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