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服务
商机服务

招标查询

查预告 查招标 查中标

VIP项目

千里马项目信息

拟在建项目查询

正在报批、立项中的项目

商机推送

微信、邮件实时接收最新动态

企业智能管理

业务统一管理、商机自动分配

企业商情分析

潜在客户、竞争对手历史数据分析

标讯发布

发布招标信息

发布招标、采购信息

推荐招标专区

专属招标专区,提升信息曝光量

更多服务

找人脉

专业团队精确定位项目联系人

拓客宝

定位优质潜客资源

人脉通

拓展您的人脉资源

渠道宝

AI大数据帮您高效拓展渠道

数据商城

分行业商机分析、供应商筛选

数据定制

数据维度定制、BI、API定制等

|

企业套餐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3月26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审批
云南-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03日
项目详情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千里马会员开放,如需查看完整内容请 或 拨打咨询热线: 400-688-2000
索引号 **** 文 号
来 源 ****政府网 公开日期 2025-04-03
****环境局关于2025年3月26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4月9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629

联系地址:**市**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市新平县漠沙灯笼山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及占地: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位于新平县辖区。永久占地面积0.73hm2。

建设内容: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工程,起点为漠沙灯笼山光伏110kV升压站,终点为220kV****电站,全长约45km,其中,架空线路44.7km,电缆线0.3km。架空线路采用单回、双回单侧挂线混合架设,其中,塔基N98至N108之间,除N105以外采用同塔双回单侧挂线架设,其他线路段采用单回架设,共设铁塔108基。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见下表:

工程分类

项目

规模

备注

主体工程

线路工程

线路全长约45km(架空线路长44.7km,电缆线路长0.3km)。共设108基铁塔,其中单回路直线塔66基,单回路耐张塔42基。

**,永久占地0.733hm2

N98至N108之间,除N105以外,共设置10座双回塔基,单边挂线

共计2.7km

终点N108塔基接入新平变采用地埋电缆接入。

电缆排管敷设,进入升压站后接入进线构架。

电缆共计0.3km

依托工程

间隔建设

漠沙灯笼山110kv升压站:本项目起点依托漠沙灯笼山110kV升压站东侧出线间隔构架,本项目仅进行导线接入,不涉及间隔的建设。


本项目终点依托220kv新平变西南侧进线间隔构架,本项目仅进行导线接入,不涉及间隔的建设


临时工程

塔基施工场

线路塔基施工场地布置在塔基附近,每个塔位处均需设置施工场地,共设108个,在塔基占地范围内布置施工场地。

塔基施工场地占地约0.62hm2

牵张场

本项目共设置9个牵张场,设置张力机架设导线和牵引机及引绳盘

1#牵张场 N4塔基西南侧,占地面积35m2

所有牵张场均不占用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总占地面积为0.08hm2

2#牵张场 N9塔基东北侧,占地面积85.45m2

3#牵张场 N13塔基西南侧,占地面积92.1m2

4#牵张场 N29塔基东北侧,占地面积93.6m2

5#牵张场 N48塔基西南侧,占地面积92.6m2

6#牵张场 N62塔基东北侧,占地面积81.1m2

7#牵张场 N73塔基东北侧,占地面积92.5m2

8#牵张场 N83塔基西南侧,占地面积85.9m2

9#牵张场 N4塔基东南侧,占地面积92.9m2

施工营地

项目建设期间临时施工营地主要租用项目区域附近房屋,或结合塔基、牵张场地等设置临时帐篷,本方案不单独设置临时施工营地。

/

跨越场

本项目不设置跨越场,项目在跨越漠沙江时采用无人机或直升机放线

/

施工便道

输电线路沿线有大量乡村道路,交通便利

部分塔基材料采用人力搬运及驴驮,无法搬运的采用大型无人机吊送

需**10条施工便道,施工便道长2219.75m、宽1m,占地面积约0.22hm2。

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和永久基本农田内修筑施工便道。

堆场

表土堆场:本项目不设置统一的表土堆场,表土剥离堆放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并设置临时遮盖、隔离、拦挡等防护措施。


弃土场:本项目无永久弃渣,不设置弃土场


取土场:本项目无需取土,不设置取土场


电缆沟作业带

N108塔基接入新平变敷设0.3km电缆

临时占地面积0.05hm2

施工期环保工程

废水

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塔基浇筑混凝土拌合冲洗废水经临时沉淀桶澄清后回用于塔基混凝土搅拌和洒水降尘,不外排。

废水不外排

每个塔基施工场地设置一个0.3m3的沉淀桶,共108个

废气

洒水抑尘设施、施工道路铺设碎石、运输车辆用篷布覆盖、车辆洗轮上路、生态保护红线附近施工场地设置围挡。

**

固废

建筑垃圾分类回收,****政府指定地点安全填埋。废弃导线、包装材料等可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利用。

固废处置率100%

临时表土堆存:塔基施工范围内就地用编织袋装袋堆存,用于施工后绿化恢复

不单独设置堆场

噪声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周边施工场地使用隔音设施,避免惊扰区域野生动物

/

在N106塔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场界设置临时声屏障,声屏障隔声能力不低于10dB(A)

生态

生态恢复面积0.92hm2

利用当地植被恢复原有生态系统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不设计施工临时道路。


基本农田区域不设计施工临时道路,施工人员、材料及设备利用现有机耕道路运输

采用人力搬运及驴驮

营运期环保工程

电磁

采用三角形排列方式架线时,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面距离不小于7.0m,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面距离应不小于6.0m;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设计。


本项目线路在跨越建筑物时,下相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5.0m。


本环评要求项目导线对地高度非居民区高度不低于6m;三角排列塔型导线在居民区不低于14m,垂直排列塔型导线在居民区不低于11m。


固体废物

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旧设备、材料等集中收集后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需。


警示标识

塔基设置安全警示牌、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内容

投资(万元)

备注

1

废水处理

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淀桶、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截排水沟

6.5


2

扬尘防治

施工临时道路铺设碎石、裸土铺设防尘网、大风天气洒水抑尘、运出车辆篷布覆盖、运输车辆洗轮后上路

3.2


3

固废处理

施工期生活垃圾收运

3


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旧设备、材料等集中收集后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需。

4

水土流失防治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等

173.57


5

电磁环境防护

采用三角形排列方式架线时,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面距离不小于7.0m,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面距离应不小于6.0m;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设计。

/

计入工程投资

本项目线路在跨越建筑物时,下相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5.0m。

本项目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6m;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得低于7m。

塔基设置安全警示牌、电力设施保护标识牌。

6

噪声治理

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期间设置声屏障

3.5


7

植被恢复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费用

0

计入水保工程费

8

环境保护宣传培训

相关法律法规、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措施的宣传培训、警示牌、宣传牌

5


9

预备费

作为项目用于环保投资的预备费用,按上述投资的10%计算

4.8


环保投资合计

203.57


拆迁:拟建工程不涉及拆迁。

项目投资:总投资863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3.57万元,占总投资的2.36%。

劳动定员:本项目运营期定期派人巡视,不新增劳动定员。

二、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保护目标

主要保护内容

位置关系

影响因素

1

自然

植被

植被的数量及生态功能。评价区的自然植被面积占评价区面积的68.94%。评价区记录有自然植被4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其中面积最大的暖温性针叶林,占评价区面积的46.25%;其次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占评价区面积的11.39%;半常绿季雨林占评价区面积的8.2%,半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占比3.11%。

暖温性针叶林在N45+450至终点广泛分布,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主要分布于N08+720~N11、N14+780~N19,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集中于N51~N76段仅山谷底部,半常绿季雨林主要分布于N08~N13、N10+160~N12+240、N21~N35、N36~N45+335

土地占用造成植被的损失及生物量的减少。影响时段为施工期

2

重要

动物

评价区记录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白鹇、**鸡、褐翅鸦鹃、领角鸮、凤头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绿喉蜂虎、栗喉蜂虎、白胸翡翠和豹猫),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赤麂和花面狸),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受威胁动物有5种,均为易危(VU)动物(豹猫、中华鹧鸪、三索锦蛇、孟加拉眼镜蛇、**臭蛙)。

重要动物多在评价区林地活动,两栖爬行类则多在湿润林下生境活动

栖息环境造成破坏,使其被动迁徙。影响时段为施工期和营运期

3

重要

植物

评价区记录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千果榄**红椿各3株、**省级保护植物杧果(同时也是古树)2株;中国特有植物125种和**特有植物26种。

千果榄仁位于N43南275m,红椿分别位于N28西北240m、N82南275m和N83南130m;杧果位于N19东侧616m和N19东侧585m;特有植物主要位于沿线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以及半常绿季雨林的林下和林缘区

土地占用造成植被的损失及生物量的减少。影响时段为施工期

4

生态保护红线

红线名称: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红线类型:生物多样性维护

工程N52~N53、N55~N56、N58~N59

以输电线路形式上跨生态保护红线,上跨长度为0.416km,工程永久和临时设施均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

施工活动

5

天然林

天然起源自然生长

的林地

N09~N16、N18~N20、N22~N30、N32~N40、N42~N45、N53、N55、N64、N82、N97共计38基塔基永久占用天然林0.27hm2,工程临时设施将占用天然林约0.09hm2。

施工占用

6

生态公益林

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

工程工程有3处(N09、N12、N14)塔基占用国家级(二级)生态公益林0.02hm2,有39处(N10、N11、N13、N15、N16、N19、N20、N23、N24、N25、N26、N27、N28、N29、N30、N38、N39、N40、N42、N43、N44、N45、N60、N66、N67、N68、N69、N74、N75、N77、N78、N79、N80、N81、N82、N83、N88、N89、N103)基塔占用省级生态公益林0.28hm2。工程临时设施将占用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约0.04hm2,占用省级生态公益林约0.10hm2。

施工占用

7

永久基本农田

高质量连片耕地

工程N02~N03、N04~N05、N05~N06、N17~N18、N19~N20、N20~N21、N22~N23、N69~N70段上跨永久基本农田,跨越长度为1.26km

施工活动

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水体名称

与工程相对位置关系

级别

备注

漠沙江

跨越(塔基N8-N9段线路跨越,位于塔基N12东南206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珠江水系

西尼河蚂蟥箐交汇

跨越(塔基N19-N20段线路跨越,位于塔基N19东南225m

西尼河

跨越(塔基N28-N29段线路跨越,位于塔基N28西北292m)

俊克河

跨越(塔基N83-N84段线路跨越,位于塔基N83东南100m)

平甸河

跨越(塔基N83-N84段线路跨越,位于塔基N84西南131m)

项目声环境和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目标名称

导线设计对地高度

经纬度

房屋结构

建筑数量

建筑物高度

建筑物层数

建筑物层高

环保目标规模

塔基区间

与边导线投影水平距离

附近塔型

斗戛上寨居民

26.61m

102.****8996, 24.****4506

平顶

1

7m

2

3.5

1户4人

N106-N107

距离边导线投影4.1m

垂直排列塔型

****侧工业建筑

18.84m

102.****4428, 24.****2044

平顶(不能站人)

1

2.5m

1

2.5

工作5人

N99-N100

跨越

垂直排列塔型

白家寨居民1

48.67m

101.****9477, 24.****0743

平顶

1

3.5m

1

3.5

1户2人

N88-N87

距离边导线投影28.7m

干字塔三角排列

白家寨居民2

48.67m

101.****2848, 24.****7271

平顶

1

3.5m

1

3.5

1户4人

N85-N86

距离边导线投影23.5m

干字塔三角排列

****公司养殖棚

26.9m

101.****7142, 24.****3659

平顶(不能站人)

1

2m

1

2

工作2人

N84-N83

距离边导线投影17.6m

干字塔三角排列

团山路西侧大棚

26.9m

101.****2092, 24.****3371

尖顶

1

2.5m

1

2.5

工作1人

N84-N83

距离边导线投影3.8m

干字塔三角排列

N78-N79南侧工棚

67.67m

101.****1835, 24.****6550

平顶(不能站人)

1

2m

1

2

工作1人

N78-N79

距离边导线投影24m

干字塔三角排列

俊克村居民

62.85m

101.****3300, 24.****6893

平顶

1

10m

3

3.3

1户7人

N69-N70

距离边导线投影23m

干字塔三角排列

****水库西侧工棚

40.59m

101.****5325, 23.****4443

平顶(不能站人)

1

2m

1

2

工作1人

N64-N65

距离边导线投影22m

干字塔三角排列

三、线性工程不可避让性分析

该工程进行了方案比选,备选方案涉及穿越及占用生态红线,穿****自然保护区以及新平磨**国家森林公园,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国家二级和省级公益林、天然林;拟选方案涉及跨越生态红线、基本农田,但不占用生态红线、不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国家二级和省级公益林、天然林,未压覆现状矿业权。拟选方案架空线路跨越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0.416km,跨越永久基本农田共计1.26km,但不占用生态红线、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且比备选方案涉及的电磁辐射敏感点少,线路距离更短,且占用国家二级和省级公益林面积小。拟选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备选方案更优。****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要求、线路路径拟选原则以及现场的地形地貌等情况,拟选方案设计线路方案合理,为最优方案且路径通道唯一。

四、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

(一)电磁环境

项目依托工程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根据**科环****公司2024年11月11日对漠沙灯笼山光伏110kV****中心、220kV****电站站址依托出线间隔一侧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鲁漠沙灯笼山光伏110kV****中心工频电场强度为0.596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68μT;220kV****电站站址依托出线间隔一侧厂界工频电场强度为21.261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1.882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限值要求。

110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现状:《报告表》根据**科环****公司2024年11月11日对110kV架空输电线路沿线11个点位进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沿线俊克村居民点、上斗戛居民及白家寨居民等6个保护目标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为0.373~20.357V/m,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为0.042~0.102μT,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即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μT;导线下非居民区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为0.861~33.016V/m,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为0.059~0.091μT,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电场强度控制限值10kV/m,以及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100uT的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项目区地表径流的受纳水体为漠沙江(**漠沙镇段)、西尼河、平甸河,西尼河、平甸河为**支流,**最终汇入珠江。****水利厅《**省水功能区划(2014修订)》,**巍山-**保留区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因此,西尼河、平甸河参照执行Ⅲ类标准。

漠沙江、平甸河环境质量现状,《报告表》引用《新平环境质量季报(2023年全年)》中项目上游戛洒江三**(**漠沙镇上游)、下游南薅、平甸河控制监测断面水质的常规监测评价结果:戛洒江三**(**漠沙镇上游)、下游南薅、平甸河监测断面水质评价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优于Ⅲ类水环境功能要求,漠沙江段位于南碱与南薅断面之间,满足Ⅲ类水质标准要求。

(三)环境空气

项目全线位于**市新平县境内,项目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环境空气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报告表》引用《**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年度)》中结论:2023年项目涉及的新平县**域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日平均及年平均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属于达标区。

(四)声环境

项目依托漠沙灯笼山光伏110kV升压站所在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220kV****电站执行2类标准;**110kV输电线路山地及农村区域执行1类标准。

《报告表》根据**科环****公司于2024年11月11日至12日对漠沙灯笼山光伏110kV升压站出线间隔一侧厂界、220kV****电站出线间隔一侧厂界及110kV**输电线路沿线5个敏感点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项目依托漠沙灯笼山光伏110kV升压站出线间隔一侧厂界、220kV****电站出线间隔一侧厂界及项目输电线路沿线5个敏感点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1类、2类标准要求。

(五)生态环境

项目路线新平县境内,位于《**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以及位于《**省生态功能区划》的Ⅱ高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Ⅱ4**、元江岩溶山原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Ⅱ4-2 元**热河谷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功能区,和4-3 新平撮科河**山原林业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报告表》根据2024年11月共6天现场调查及相关部门查询结果,以及参考《220kV花街输变电工程生态影响专题评价》2022年11月和12月开展的动物调查结果,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7hm2,其中,永久占地0.73hm2(均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约0.97hm2,用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园地及其他土地,跨越基本农田长度约1.26km,不占用基本农田。项目线路塔基N52~N53、N55~N56及N58~N59之间跨越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跨越长度约0.416km,不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项目42基塔基涉及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02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28hm2其中,3基塔基(N09、N12、N14)涉及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39基塔基(N10、N11、N13、N15、N16、N19、N20、N23-N30、N38-N40、N42-N45、N60、N66-N69、N74、N75、N77、N78-N83、N88、N89、N103)涉及占用省级公益林。其次,项目永久占用天然林面积0.27hm2。此外,项目****自然保护区,且生态评价范围亦未涉及。

根据生态专项调查,项目评价区域自然植被科划分为4个植被型、4个植被亚型和6个群系和6个群丛(群落)。植被类型包括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植被群系主要有白头树林、厚皮树林、合欢林、高山锥林、**松林、含豆腐果的中草草丛,常见维管植物162科625属1002种;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植被主要为**松林和高山锥林;项目占地范围外评价范围内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千果榄**红椿各3株,发现**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杧果2株,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收录的易危(VU)14种(N49塔基占用1株易危植物心叶木),近危(NT)25种;其次,发现**特有植物26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评价区涉及破坏草、藿香蓟、飞机草和鬼针草等外来入侵植物。

其次,根据调查及走访,评价区及其附近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共22目70科167种,其中,哺乳动物6目12科21种,鸟类14目45科123种,爬行动物1目8科13种,两栖动物1目5科10种。以小型哺乳动物、常见鸟类、小型爬行动物为主。同时,根据调查访问及相关资料发现,评价区可能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包括白鹇、**鸡、褐翅鸦鹃、领角鸮、凤头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绿喉蜂虎、栗喉蜂虎、白胸翡翠共11种鸟类,以及1种哺乳类豹猫;可能分布有**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及花面狸2种,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收录的5种易危(VU)动物,实地调查时未见其踪迹。同时,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重要生境及公认的重要鸟类迁徙通道。

五、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气

施工期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燃油机械废气。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开挖、回填土石方造成地表裸露,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等过程,属无组织排放。通过采取围墙遮挡、洒水降尘、控制车速、物料封闭运输、减少抛洒、道路及时清扫等措施,可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缓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和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

施工机械尾气呈无组织排放,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烃类等,具有间断性、排放量较小且相对分散的特点,项目施工场地周围较空旷,大气扩散条件相对较好,经自然扩散和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施工期必须严格做好防尘抑尘工作,确保施工期场界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避免对距离较近的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工艺废水。

生活污水: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临时租用附近村庄民房或工屋,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过程洗手等清洁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施工工艺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养护水、机械冲洗废水等。施工期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经项目区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

3、噪声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报告表》分析,项目夜间不施工,项目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并采取围挡措施。同时运输车辆在经过单位和居民点时应限速慢行,加强施工机械保养维护等措施。项目施工期必须切实做好施工噪声的防治工作,确保施工场界噪声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限值要求。禁止夜间施工,严禁噪声扰民。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开挖土石方、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弃土石方:项目施工地点分散,各点工程量较小,土方开挖量较少,全部用于回填和绿化覆土,不产生永久弃渣。

建筑垃圾:施工产生少量建筑垃圾,主要为输电线、铁塔、设备包装废物及废弃建材等,对于可以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利用****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存场,规范处理、处置。

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经垃圾桶收集后,运至附近村落垃圾指定堆放点统一清运处置。

5、生态环境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7hm2,其中,永久占地0.73hm2(均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约0.97hm2,包括材料堆放、牵张场等临时施工用地。用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园地及其他土地,不占用生态红线及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永久占地)使得部分土地功能发生改变,其原有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坏,给当地局部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项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减少土地占用,塔基占地为点状式占地,占地较为分散,且实际占地仅限于其4个支撑脚,占地面积较小;临时场地为点状分布,单塔施工时间短,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因此,项目占地不会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造成明显的影响。

(2)对植被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永久、临时占地影响到的自然植被类型有暖温性针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半常绿季雨林、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分别占地1hm2、0.05hm2、0.07hm2、0.2hm2,分别占评价区同类植被类型面积的0.06%、0.01%、0.02%、0.19%;永久、临时占地影响到的人工植被有经济林0.08hm2及用材林0.13hm2,均占评价区同类植被类型面积的0.04%。其次,项目占地范围外评价范围内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千果榄**红椿各3株,发现**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杧果2株,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收录的易危(VU)14种(N49塔基占用1株易危植物心叶木),近危(NT)25种;其次,特有物种中**特有植物26种,中国特有植物125种。项目建设对部分种类及其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报告表》提出,项目输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方式减少对林木**的破坏,架空线路通过经济作物区及密集森林时,用加高杆塔的跨越方式,采用牵张力及飞艇放线,塔基位于山脊区域,尽量避免砍伐或少砍伐植被;临时占地以占用次生性较强的植被为主,临时占地面积小且比较分散,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施工范围内除N49塔基占地区涉及占用1株易危植物心叶木外无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心叶木在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区属常见种,局部为优势种,其余主要植被为区域广布或常见类型,采取避让等措施后,不会对这些植物的种群造成明显影响。

(3)对动物影响

评价区的野生动物为常见的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兽类。其中,可能存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分别为白鹇、**鸡、褐翅鸦鹃、领角鸮、凤头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绿喉蜂虎、栗喉蜂虎、白胸翡翠和豹猫;可能存**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及花面狸2种,以及5种易危(VU)动物。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重要生境及公认的重要鸟类迁徙通道。

《报告表》分析,项目施工噪声、频繁的人为活动,使得施工区分布的动物会迁移到施工区以外以避免项目施工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和伤害,所以在整个施工期间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施工区域内会有所减少,由于项目施工面积较小,呈点状分布不会产生阻隔,区内动物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项目****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附近工程量较小,施工干扰较小,不会减少生境面积及降低生境质量。其次,鸟类有较强的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其灭绝或濒危。

(4)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跨越基本农田长度约1.26km,永久、临时用地均不占用基本农田。其次,占用园地0.08hm2,其中,永久占用园地面积0.04hm2,临时占用园地面积0.04hm2。项目施工占地区域的作物将被清除,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报告表》提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园地区尽量安排在作物收割后进行。项目塔基占地中除塔腿外,大部分可恢复农耕。输电线路工程运营不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施工采取措施后,项目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影响较小。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项目永久用占用的土地等约为0.73hm2,临时占用的土地面积约为0.97hm2,工程引起评价区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造成的损失约为6.67t,占评价区总生产力(13797.53t/a)的0.05%;工程引起评价区生态系统生物生物量造成的损失约为132.03t/a,占评价区总生物量(288249.07t)的0.05%。项目建设导致的生物生产力损失较小,绝大部分区域原有生境不变,以这一生境为依托的动植物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关系、食物链及能流渠道都没有发生变化。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区域选择当地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对评价区现有植被的破坏程度轻微,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完整性影响极小。

(6)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由于工程路径长、跨度大,无法完全避让集中连片的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涉及跨越生态保护红线均为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跨越长度约0.416km,不涉及占用生态保护红线。

《报告表》分析,项目施工扰动地表,雨季易引发水土流失,本项目已尽可能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密集林区,缩短了跨越生态保护红线长度,塔位尽量避开了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带,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同时,项目依托既有道路进行材料运输,跨越生态红线架线施工采用无人机等环境**型架线方式,不在生态红线内设置施工便道、跨越场地等,以减少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植被的破坏。项目施工及占地损毁植物和受影响动物多为区域常见物种,不会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因此,输电线路在施工期对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较轻微。通过采取水保方案及本项目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控制水土流失量,从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对公益林影响

项目涉及占用国家级二级公益林地面积0.02hm2;省级公益林地面积0.28hm2;天然林面积0.27hm2。

《报告表》分析,项目选线已尽量避开公益林及天然林区域,无法避开的在架线过程中应采用高塔跨越的方式,在公益林区域内采用马驮及人抬方式搬运材料,在经过茂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等环境**型架线方式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将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不会损害公益林主导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对其整体生态服务能力影响不大。同时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及《**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对确需占用公益林、天然林的在开工建设前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林勘及林地占用手续,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生态破坏。

(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环境影响

(1)110kV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110kV架空线路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单回采用三角排列方式,双回采用垂直排列单边挂线方式。其中,单回架空线路三角排列段最不利塔型为1B1Y1-J4,双回架空线路垂直排列单边挂线段最不利塔型为1C2Z1-J4。项目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采用最不利塔型进行模式计算。

①110kV单回架空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最不利塔型1B1Y1-J4电磁环境影响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4489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10kV/m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607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线下距地面5.0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9601kV/m,线下距地面8.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7.7694kV/m,线下距地面1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9.5495kV/m,均不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将导线抬升至14m时,线下距地面1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7050k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809×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649×10-3mT;线下距地面5.0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1897×10-3mT;线下距地面8.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3120×10-3mT;线下距地面1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3798×10-3mT;将导线抬升至14m时,线下距地面1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1521×10-3mT,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

②110kV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垂直排列单边挂线段最不利塔型为1C2Z1-J4电磁环境影响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3226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非居民区(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10kV/m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8009kV/m,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线下距地面5.0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4.6072kV/m,线下距地面8.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9.8955kV/m,均不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限值要求;将导线抬升至11m时,线下距地面8.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2989kV/m,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要求。

在通过非居民区线高6.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561×10-3m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在居民区架设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0424×10-3mT;线下距地面5.0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1593×10-3mT;线下距地面8.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3881×10-3mT;将导线抬升至11m时,线下距地面8.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0.1210×10-3mT,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0.1mT的要求。

(2)地下电缆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末端N108****电站采用地下电缆,长度0.3km。由类比监测条件可知,项目110kV电缆线路与中电建**县鹿鸣乡小营村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110kV送出线路工程(电缆段)内的电缆线电压等级、电缆回数一致,电缆自屏蔽层屏蔽效果相近,能反应本项目建成后110kV电缆线路运营后的电磁环境。采用中电建**县鹿鸣乡小营村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110kV送出线路工程(电缆段)线路进行类比分析可行。

通过对中电建**县鹿鸣乡小营村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110kV送出线路工程(电缆段)线路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本项目建成后110kV电缆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限值要求。

(3)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110kV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为斗戛上寨居民、白家寨居民、俊****水库西侧工棚等敏感目标。《报告表》根据代表性敏感目标预测:项目110kV输电线路运行时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为83.3644~1467.0157V/m,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为0.0421~0.1173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项目运营电磁环境影响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无与33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报告表》通过理论计算分析,项目110kV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其工频电场、磁场不会对周围电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结论是可信的。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规定管理和维护,项目导线对地高度非居民区高度不低于6m;三角排列塔型导线在居民区不低于14m,垂直排列塔型导线在居民区不低于11m,确保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废水

项目运营无废水产生。

3、噪声

(1)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

为预测本工程110kV架空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报告表》对同等级的线路进行了类比分析。项目单回路架设三角排列段类比110kV浙河虎线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项目双回架设垂直排列段类比110kV孙龙513线/514线的噪声断面监测结果评价,结果表明:110kV浙河虎线单回输电线路三角排列段线下的噪声值昼间为41.0~42.5dB(A),夜间为38.4~39.3dB(A);110kV孙龙513线/514线双回输电线路垂直排列段线下的噪声值昼间为40.4~41.3dB(A),夜间为38.5~39.7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2)保护目标声环境影响

《报告表》选取项目架空线路段俊克村居民点、白家寨居民及上斗戛居民代表性保护目标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俊克村居民点、白家寨居民及上斗戛居民代表性保护目标的噪声值昼间为44.8~47.3dB(A),夜间为41.0~42.5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项目建设对沿线保护目标影响不大。《报告表》通过类比分析,得出的输电线路投运后的噪声影响评价结论可信。项目投运后沿线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

4、固废

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对沿线超高树枝进行修剪的树枝,以及对绝缘子等配件检修和更换产生的废材料。其中,修剪的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绝缘子等废材料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5、生态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不新征占地,架空线路运行时对走廊下的农作物生长无影响。沿线林区采用加高杆塔高度跨越,仅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树木的树冠进行定期修剪,修建植被较少。同时,运营期实施生态修复后,本项目对当地农业、生态影响较小。

六、总量控制

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

七、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基本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可作为******市新平县漠沙灯笼山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

经查阅《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属于鼓励类“四、电力;2.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项目规划及选址、选线

本项目为输变电线路工程,《报告表》对照分析,项目选址、选线虽然涉及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地、天然林,以及涉及跨越哀牢山-无量山山地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及基本农田,但不涉及占用生态红线及基本农田,本工程属于输电线路基础设施线性项目,符合自然资发〔2022〕142号及云自然资〔2023〕98号文的要求,******局****政府的审查意见;项目建设不属于《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7〕34号)及《**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云林规〔2019〕2号)中的禁止行为,符合《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方案(2023年)》及《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玉自然资〔2024〕1号)等相****自然保护区政策要求。同时,对照分析,项目符合《**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省生态功能区划》、《**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市新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等相关要求;****政府、******局、****环境局新平分局、****草原局、****水利局、****文物局、****武装部原则同意项目选址、选线建设的意见。对产生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另外,项目选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评价区存在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千果榄**红椿各3株,发现**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杧果2株;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鸡、褐翅鸦鹃、领角鸮、凤头鹰、松雀鹰、普通鵟、红隼、绿喉蜂虎、栗喉蜂虎、白胸翡翠和豹猫,共12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及花面狸2种。采取有效避让及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后,项目运行不会对自然生境造成大的影响。项目选址、选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或回用、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项目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温馨提示
1.该项目指提供国家及各省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进行的项目审批信息及进展,属于前期项目。
2.根据该项目的描述,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和跟进,避免错过。
3.即使该项目已建设完毕或暂缓建设,也可继续跟踪,项目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后续工程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