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0425MA6NWNM653 | 张苏芬 |
鲁绍红 | **省**市**县 |
**省****工业园区麦子田片区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年产1000吨日用家居塑料制品建设项目 | |
| |
2018版本:047-塑料制品制造 | C2927-C2927-日用塑料制品制造 |
| **省**市**县 ****园区麦子田片区 |
经度:102.20685 纬度: 24.76949 | ****环境局**分局 |
| 2020-11-20 |
易环审〔2020〕58号 | **** |
2023-08-28 | 1500 |
37.8 | **** |
****0425MA6NWNM653 | **** |
****0425MA6NWNM653 | ******公司 |
915********104055X | 2024-11-01 |
2024-11-01 | 2024-11-30 |
2025-02-28 | 2025-03-27 |
| https://www.****.com/thread-****066-1-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项目环评阶段设计的产能为年产1000吨日用家居塑料制品 | 实际建设的生产能力为年产500吨日用家居塑料制品 |
根据现场踏勘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因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产能减少,不涉及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项目环评阶段设计的主要生产工艺为:“混料—注塑冷却—人工分离—检验” | 项目区实际生产工艺为:“混料挤出—注塑冷却—人工分离—检验”; |
为加强产品质量,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新增了挤出工序,生产工艺的变动不涉及新增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物排放总量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环评阶段设计在注塑机上方设置集气罩对注塑废气进行收集,而后通过管道连接汇总,管道末端设置一套活性炭吸附装置,利用引风机引入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由1根15m高的排气筒排放。环评阶段设计食堂污水经隔油池(0.5m3)处理后与员工其他生活污水一同进入化粪池(2m3),****处理站(处理能力为2m3/d)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厂区绿化及道路洒水抑尘,不外排。 | 根据现场踏勘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在各挤出机上方设置集气罩对热熔挤出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各注塑机设置为密闭式,热熔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设置管道进行负压收集;各有机废气合并收集至一套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处理,最终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口有组织排放。食堂污水经隔油池(1m3)处理后与员工其他生活污水一同进入化粪池(20m3),****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0m3/d)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厂区绿化及道路洒水抑尘,不外排。 |
挤出机产生的热熔废气通过集气罩进行收集,注塑机选用环保型密闭式设备,加强了对注塑废气的收集能力,不会加重对外环境的影响;隔油池、化粪池及污水处理能力的增大加强了生活污水的收集及处理力度,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项目环评阶段设计共设置16台注塑机、4套立式螺旋混料机、4台破碎机 | 项目区实际设置9台注塑机、2套立式螺旋混料机、2台挤出机、1台破碎机 |
根据现场踏勘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因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产能减少,且为了加强产品质量从而导致生产设备发生变动,设备的变动不涉及新增产能。 | |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1339.68 | 0 | 0 | 0 | 1339.68 | 1339.68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1356 | 0 | 0 | 0 | 0.136 | 0.136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隔油池+化粪池+污水处理站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18920-2020)表1中城市绿化、道路浇洒浓度限值 | 食堂污水经隔油池(1m3)处理后与员工其他生活污水一同进入化粪池(20m3),****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0m3/d)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厂区绿化及道路洒水抑尘,不外排 | (1)监测点位:共布设1个监测点位,位于项目区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口处; (2)监测频率:连续采样2天,每点每天采样4次; (3)监测指标:pH、色度、嗅、浊度、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氧、总氯、大肠埃希氏菌共11项指标; (4)采样时间:2024年12月30日至12月31日。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活性炭吸附设施 |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含2024年修改单)表4中排放限值要求 | 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来源于热熔挤出工序及注塑工序,现在各挤出机上方设置集气罩(共2套集气罩)对热熔挤出过程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各注塑机设置为密闭式,热熔注塑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设置管道进行负压收集;前述有机废气合并经风机引至一套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处理,最终通过15m高排气筒DA001排放口有组织排放 | (1)监测点位:共布设1个监测点位,位于15m排气筒DA001排放口; (2)监测频率:连续采样2天,每点每天采样3次; (3)监测指标:非甲烷总烃; (4)采样时间:2024年12月30日至12月31日。 | |
2 | 厂区内无组织废气治理 |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附录A表A.1中排放限值要求 | 厂房密闭、加强通风 | (1)监测点位:共布设1个监测点位,位于生产车间北侧的出入口外1m处,距离地面1.5m以上处; (2)监测频率:连续采样2天,每点每天采样3次; (3)监测指标:非甲烷总烃; (4)采样时间:2024年12月30日至12月31日。 | |
3 | 厂界无组织废气治理 |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含2024年修改单)表9中标准限值要求 | 在生产过程中有少量有机废气未能有效收集而逸散,在车间内以无组织形式排放;项目在生产车间设置了1台破碎机,次品、边角料破碎时有少量粉尘产生,经自带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于车间内无组织排放;项目区在生产车间设置了排风扇等装置用于加强生产车间内通风换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挥发性有机废气、粉尘在大气环境中稀释、扩散后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 (1)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项目区上风向设置1个对照点,下风向设置3个监测点; (2)监测频率:连续采样2天,每点每天采样3次; (3)监测指标:颗粒物、非甲烷总烃; (4)采样时间:2024年12月30日至12月31日。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厂界噪声治理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 | 项目运营过程中主要噪声来源于各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项目各生产工序均设置在密闭的厂房内,通过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设置各设备位置、基础减振、厂房隔声、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等措施来降低对外环境的影响。 | (1)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点位,分别位于项目区东南西北厂界外1m处; (2)监测频率:连续监测2天,每天昼间和夜间各监测1次; (3)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dB(A); (4)采样时间:2024年12月30日至12月31日。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规范处置。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应进行综合利用,无法利用部分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收集、妥善处置;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规范收集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并按规范要求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规范处置,禁止乱堆乱放。 | 经现场踏勘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生产原料均外购新料,会产生少量原料废包装袋,统一收集后可回收利用的在厂区内重复使用,不可利用的外售回收商**化利用处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及边角料分类收集后经破碎后作为原料返回生产线使用;不合格品破碎时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收集后返回生产线作为原料使用;项目生活垃圾经厂区内设置的顶点垃圾桶分类收集后,定期运至当地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化粪池及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污泥,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抽吸清运处置;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时会更换下一些废润滑油及废液压油,经专用的密闭容器分别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内的铁质托盘上,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处置。项目废气治理设施会更换下一些废活性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清运处置。项目运营期各固体废物均得到了妥善处置,处置率100%。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编制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 公司于2025年2月编制完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5年版),并于2025年2月26****生态环境局**分局的应急预案备案证(备案编号:530425-2025-006-L)。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①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应认真执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随时接受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监督; ②在管理制度中加强环保管理的内容,包括:对项目区办公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袋装等。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项目基本建成投入正式运行前须按要求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本《报告表》经批准后,如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或自批准之日起满五年方开工建设,应当重新申请报批。 | 经现场踏勘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 ①项目自立项到投入生产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了相关法律法规,无环境投诉、违法及处罚记录,前期手续完备,各项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建成并运转正常,落实了环评及批复中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和建议,环保设施运转正常,管理措施得当,符合相关规定和环保管理要求; ②项目定期对职工进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及宣传,并设立了一系列环保规章制度,加强了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 项目在建设前,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履行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有关环保档案齐全;在建设中做到了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基本落实了环评报告表及相关批复意见提出的要求,保证了环境保护资金的落实,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建设环保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目前各项目环保措施和投资已基本落实,执行了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的“三同时”制度。 经查阅《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中的相关内容,本项目不涉及其中所列的重大变动情形。项目验收范围内主体工程、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评阶段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动,无需重新报批环评。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