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联系电话:0873-****544、0873-****054****中心1楼C****服务区C11号生态环境综合窗口)
公示期: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通讯地址:**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科
传 真:0873-****544
邮 编:661199
项目名称 | **县蔓金高速县城连接线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 | 建设单位 | **** |
环评文件类型 | 报告书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公司 | ||
项目概况 | |||||
项目位于****,是连接蔓金高速公路与**县城的重要道路,道路起点接**立交F匝道止点,止于学子路与天竺路交叉口。道路起点坐标:E 103°13′52.55232″,N 22°48′50.73936″,终点坐标:E 103°14′2.35028″,N 22°47′55.63284″。全长1.986千米(桩号为K0+000~K1+986),占地面积11.467公顷。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路基宽为26米,设置5个涵洞,平面交叉3处,不设桥梁。总投资为31347.418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52.12万元。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一)生态环境1、对植被及植物**的保护措施在工程施工期间,要尽量避免对这种植被的破坏,严格落实当地林业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和规范,禁止滥砍滥伐,特别是加强对施工边缘林地的管理,防止施工期间破坏大量的森林面积。施工期间加强防火宣传,禁止施工人员野外烧火、随意丢弃烟头等,防止发生火灾。2、对动物的保护措施(1)对鱼类的保护措施禁止施工人员以各种方式捕捞鱼类,尽可能保护河流的原生态。施工期间生活垃圾、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禁止排入河流,施工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抛入河道,在临时堆存场进行沥干晾晒,最终将晾晒干的施工渣土全部回填。(2)对陆生脊椎动物的保护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及影响区的动物进行轰赶,以减少对动物更深的影响与伤害。在施工期间除了尽量少放炮外,不要轻易砍树和移动鸟巢,避开繁殖季节。3、对农业及农田的保护措施(1)进一步减少占地保护耕地的建议(2)对农田的保护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并要采取土袋挡护坡脚的临时防护措施,对不可避免的农田临时占地要缩短占用时间,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项目的建设要对被破坏的水利设施进行恢复和补偿。路基排水应汇集至排水边沟集中排放,排放口应设沉淀、过滤池,同时在距进水口0.5m处设挡板,使路基排水经沉砂、过滤、消能后排放于农灌沟渠,减轻对现有的农田灌溉系统的影响。4、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拟建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沿线地形、地貌和沟道情况,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为辅,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协调布设,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二)水环境保护措施1、 地表水环境影响防护措施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施工生产废水由隔油沉淀池收集,经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循环回用,也可用于施工区洒水抑尘,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对沿河布置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在施工区域和水体之间设置编织土带或修建拦渣墙对废渣进行有效拦挡。施工营地租用工地附近的民房、废弃厂房,施工生活废水以及垃圾依托沿线居民点的旱厕和垃圾站。在跨越农灌沟渠时,建议预先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保证其汇水面积及流速,不影响农田的灌溉格局及行洪能力。2、地下水环境影响防护措施施工生产废水和含油污水设置隔油沉淀池收集处理;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含油污水不会渗入土层污染地下水体。(三)声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单位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音罩(如发电机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对距居民点较近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具在夜间(22:00—06:00)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3、建设单位应责成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张贴通告和投诉电话,建设单位在接到投诉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为昼间70dB,夜间55dB。不能达标时,夜间应停止作业。在敏感点路段K0+410西侧金河镇居民、K1+875西侧金河镇居民、K1+300~K1+986东侧金****中心幼儿园、****小学)设置围挡。采用围挡板结构,框架材料为30mm×20mm×1.5mm扁钢管,挡板采用0.5mm彩钢板。围挡高度不低于1m。(四)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建设单位进行招投标时明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洒水,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抽查。(2粉状材料(如水泥)的运输应采用罐状或袋状运输。其他土料、砂料的运输车辆应加盖篷布,避免抛撒。工程完工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整场地。(3)运输拆迁建筑垃圾和工程弃渣的车辆在施工现场应限定车速。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沥青烟散发,但在铺平之后采用水冷降温,沥青烟很快消失。(4)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驶出工地前尽可能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5)沙土等堆放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也能起到抑尘的效果。(6)建筑施工工地内道路及材料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7)在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增加控制扬尘污染指标的内容和责任承诺,将所需资金列入工程造价。各类工地在施工前,必须按照文明施工要求,制定控制扬尘污染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施工许可证。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督,把施工工地作为执法重点。对扬尘控制不力的施工企业,责令其停工整顿,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施工资格。(8)距离居民点较近的路段,作业过程需避开大风季节及处于当季最近居民点的上风向;优化工艺,加强机械保养;在施工工地内堆放砂石、建筑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粉状、粒状和块状建筑材料;采取遮盖等防尘措施;对施工路段及便道应适时洒水;设置围挡。(10)K1+300~K1+986**路段施工现场:设置硬质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做到坚固、平稳、整洁、美观,在建工程外立面用安全网实现全封闭围护;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渣土采用防尘布苫盖等防尘措施;****搅拌站****搅拌站;施工入口有人员警卫,禁止无牌无证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自动车辆冲洗装置和沉淀池,运输车辆底盘和车轮冲洗干净后方可驶离施工现场;项目不设置材料加工区,项目进出道路地面硬化;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卫生保洁,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二次洒水降尘,遇到干旱和大风天气时,增加洒水降尘次数,确保无浮土扬尘;开挖、回填等土方作业时,辅以洒水压尘等措施;工程竣工后,施工现场的临设、围挡、垃圾等必须及时清理完毕,清理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施工现场内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易产生扬尘的物料要篷盖。(五)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能回用的全部回用,不能回用的部分石料、****政府指定地点进行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依托租用居民区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置。施工产生的少量废机油、隔油渣,属于危险废物,应用专用容器收集后,暂存危废暂存间(建筑面积大于2m2),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二、运营期(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公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公路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塞车现象。(2)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车辆上路。(3)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煤、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运送上述物品需加盖篷布。(4)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5)在公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多植树、种草。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二)水环境保护措施(1)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污染。(2)加强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制定应急预案。(3)执行水质监测计划,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4)沿河流路段安装防撞护栏,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不会掉进水体污染水体。(5)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查和养护(三)声环境保护措施(1)管理措施①公路沿线应合理规划拟建**镇区,公路噪声防护距离范围内第一排不宜建设集中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声环境敏感点。在噪声防护距离范围内,可规划建设仓储、工业等其他建筑。②加强机动车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的交通管理要求,****学校、居住点等路段设置禁鸣标志。③对声环境敏感点进行声环境质量监测。建议规划噪声敏感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其建设单位应组织实施跟踪监测,以考察本工程对噪声敏感建筑的声环境影响,并按照《中华人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要求采取合理措施。(2)工程措施本次评价提出,1类区域、****幼儿园、****小学,建设单位需要采取建筑物设置吸隔声设施(隔声窗)的措施。(3)施工图设计、验收关注重点。(四)固体废物保护措施(1)通过制定和宣传法规,禁止乘客在公路上乱丢饮料袋、易拉罐等垃圾,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公路两侧的清洁卫生。(2)工程管理单位应健全垃圾收集、清运和防止污染的措施。(3****中心道路维护过程中挖除的沥青路面,不属于危险废物,无法定量,挖除的沥青****县政府指定地点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机械化重新漆画磨损标线,油漆用量较小,维护单位需按照危险废物处置的相关管理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废油漆桶进行处置,不得随意丢弃。(五)生态环境(1)加强防火宣传,禁止过往人员在野外烧火、随意丢弃烟头、火种等,防止火灾发生。(2)加强爱护森林宣传,禁止过往人员乱砍滥伐。(3)投入一定经费对工程涉及的地段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对公路沿线坡度较缓的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实施封山育林,促进植被恢复。对较陡的边坡采用建围栏及其他工程措施进行特殊管护以促进其尽快恢复。(4)沿线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六)环境风险保护措施针对项目建成后,存在的潜在事故风险和环境风险,本环评报告提出以下控制和防范措施:1. 工程措施(1)沿河流路段以及框架涵:于主线K1+831处设置事故池。事故池设计容积应能满足容纳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输容量及以上的危险品泄漏量,建议事故池设计容积大于等于30m3。定期对事故池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发生事故时的有效使用。(2)敏感路段:应加强敏感路段防撞护栏、防撞墩等结构的高度和强度设计,以免事故车辆冲出护栏,造成居民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河流水体污染,并在敏感路段内设置“谨慎驾驶”警示牌和限速标志,提请司机注意安全和控制车速。2、****管理部门应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严格执行交通部颁标准JT617-2004《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有关危险品运输的规定。(1)强化有关危险品运输法规的教育和培训(2)加强区域内危险品运输管理(3)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有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排除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的业务培训,以使从业人员增强忧患意识,将危险品运输所产生的事故风险降为最低。(4)突发性事故、有毒有害物品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虽不大,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引起的危害和损失往往很大,有时甚至无法挽回。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危险品运输风险,制定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风险减缓措施及应急措施,从公路设计阶段,到营运期上路检查、途中运输、停车,直到事故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和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事态的扩大。(5)危险品运输车辆应保持安全运输车距,严禁超车、超速。(6)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控制指挥系统。(7)制定应急计划。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项目第一次公示在建设单位2023年11月27日,确定编制单位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公示网站以及内容符合要求;在环评报告征求意见稿完成后,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完成了第二次公示,符合要求;在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完成了第三次公示,符合要求。 | |||||
****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 | |||||
无 | |||||
拟审批意见 | 拟审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