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服务
商机服务

招标查询

查预告 查招标 查中标

VIP项目

千里马项目信息

拟在建项目查询

正在报批、立项中的项目

商机推送

微信、邮件实时接收最新动态

企业智能管理

业务统一管理、商机自动分配

企业商情分析

潜在客户、竞争对手历史数据分析

标讯发布

发布招标信息

发布招标、采购信息

推荐招标专区

专属招标专区,提升信息曝光量

更多服务

找人脉

专业团队精确定位项目联系人

拓客宝

定位优质潜客资源

人脉通

拓展您的人脉资源

渠道宝

AI大数据帮您高效拓展渠道

数据商城

分行业商机分析、供应商筛选

数据定制

数据维度定制、BI、API定制等

|

企业套餐

元江县全域农业智慧水网项目(一期)

审批
云南-玉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发布时间: 2024年12月30日
项目详情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千里马会员开放,如需查看完整内容请 或 拨打咨询热线: 400-688-2000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0428MA7CJ76U7P赵宏昌
赵宏昌**省**市**县
**省**市元****社区惠隆佳园65号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元江县全域农业智慧水网项目(一期)****
2021版本:51--125- 灌区工程(不含水源工程的)E4821-E4821-水源及供水设施工程建筑
**省**市**县 **省**市元江县澧江街道**河县城段
经度:102.00059 纬度: 23.5869****环境局元江分局
2024-12-23
**元审〔2024〕12号
1000
35****
****0428MA7CJ76U7P****
****0428MA7CJ76U7P******公司
****0100MA6PUBXP932023-09-15
2023-10-102023-10-11
2024-11-272024-12-25
https://www.****.com/gs/detail/2?id=41127TxrCb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项目属于生态类建设项目,本项目位于**省**市元江县澧江街道**河县城段,主要建设三座景观坝和两座清淤坝项目属于生态类建设项目,本项目位于**省**市元江县澧江街道**河县城段,主要建设三座景观坝和两座清淤坝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本项目在**河元江县城段情人桥至南门桥以下汇入元**之间的河道上设计3道景观水闸。景观坝均处于元江县**河**段,在****亲水梯步位置设1#景观坝,南门桥以上40m处设2#景观坝,情人桥以下140m处,距2#翻板闸门800m处设3#景观坝;上游阿竜水泥厂(帮庄箐2级电站)至阿竜水泥厂下游1.8km河段设两道清淤坝。本项目在**河元江县城段情人桥至南门桥以下汇入元**之间的河道上设计3道景观水闸。景观坝均处于元江县**河**段,在****亲水梯步位置设1#景观坝,南门桥以上40m处设2#景观坝,情人桥以下140m处,距2#翻板闸门800m处设3#景观坝;上游阿竜水泥厂(帮庄箐2级电站)至阿竜水泥厂下游1.8km河段设两道清淤坝。
与环评阶段相比,经现场调查,该项目建设地理位置、平面布置与环评设计时一致,未发生变化。 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及批复阶段建设内容对照,仅有1#、2#景观坝高程以及消力池的深度略有变化,其余建设内容基本一致,未发生重大变更。主要变更内容为:①1#景观坝环评设计闸门上游堰顶高程379.8m,撑杆联动液压闸门底板高程377.3m,改为现在的闸室上游堰顶高程379.9m,撑杆联动液压闸门底板高程377.4m,闸室上游堰顶高程比原来增加0.1m,撑杆联动液压闸门底板高程比原来增加0.1m。 2#景观坝闸门上游堰顶高程382.0m,撑杆联动液压闸门底板高程380.0m,改为现在的闸门上游堰顶高程382.12m,撑杆联动液压闸门底板高程380.12m,闸室上游堰顶高程比原来增加0.12m,撑杆联动液压闸门底板高程比原来增加0.12m。 变动原因:由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场地地形微调,导致高程略有偏差,而坝体的规模、大小以及蓄水量均为发生变化。 ②环评设计时1#、2#消力池深度为0.5m;3#消力池池深为0.4m;消力池长6m;消力池底板厚取值0.5m。实际建设中2#消力池深度为0.6m;3#消力池池深为0.6m;消力池长6.2m;消力池底板厚取值0.4m。变动原因:实际建设中,为了提升消力池消声功能,减小水流落差引起的噪声,故而将消力池的深度、长度及厚度做了略微调整。 ③环评设计时设有3间控制室,1间景观坝控制室占地面积为15m2,实际建设中共设有3间景观控制室,每间景观坝控制室占地面积为12m2。变化原因,由于2#景观控制室设置于南门**边,为了避让道路以及不阻碍桥口,将2#景观控制室的面积缩小,考虑整体控制室的一致性,故而将三间景观控制室的面积缩小。 ④环评设计时为了保证工程在蓄水阶段不造成下游脱水,因此,采用汛期(5月~10月)40%多年平均流量,枯期(12月~4月)20%多年平均流量作为生态基流。**河多年平均流量取值为7.31m3/s(**河入**),即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2.92m3/s;枯期11月~翌年4月,生态需水量为1.46m3/s。由于环评设计阶段**河多年平均流量引用数据年限较老,加之近些年来,为实现元江县的农田灌溉,在**河上游设有多条灌溉沟渠,灌溉沟渠对**河水流量进行了分流,故**河水流量与之前相比较小,故生态流量设置按照现实情况进行计算。 目前,****水文站的资料显示**河在2023年的年平均流量为0.24m3/s,2024年的年平均流量为0.28m3/s,采用汛期(5月~10月)40%年平均流量,枯期(12月~4月)20%年平均流量作为生态基流,**河多年平均流量取值0.28m3/s,即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112m3/s;枯期11月~翌年4月,生态需水量为0.056m3/s。根据******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报告编号:****071505),**河在W3 1#景观坝闸门处下泄平均流量为0.563m3/h,按照汛期(5月~10月)40%年平均流量计,得出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流量为0.225m3/s,满足目前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112m3/s的要求。 ****办公厅文件(环办〔2015〕52号)“关于****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中水利建设项目(枢纽类和引调水工程)重大变动清单,本项目变更的建设内容未造成不利环境影响加重,发生变动的内容未造成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故本项目不属于重大变更。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土石方开挖 开挖程序为:岸坡后堤基,从上至下分部开挖。 ①岸坡土石方开挖 岸坡土石方开挖先剥离上部的无用层,再进行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采用2.0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建基面清基采用破碎机破碎开挖保护层。选用推土机集渣,2.0m3反铲装15t自卸汽车运输。涉及到原堤防边墙趾脚范围内的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利用铁铲挖除,人工装入0.5m3装载机,最后再装入15t自卸汽车运输至渣场;石方开挖采用人工利用铁钎凿除,人工装入0.5m3装载机,最后再装入15t自卸汽车运输至渣场。 ②基础开挖 覆盖层开挖,采用机械化配套作业,选用2.0m3液压反铲挖掘机挖装,15t自卸汽车运输弃渣,辅以人工拣底修坡。石方开挖采用预留保护层,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破碎机破碎开挖保护层,2.0m3反铲装15t自卸汽车运输。 ③弃渣 对于符合围堰填筑的有用渣料,根据围堰填筑进度和填筑需要直接运至围堰填筑区。碴料除部分用于填筑围堰,其余固体废弃物及时清入自卸汽车,自卸汽车用篷布覆盖,及时清运,按住建部门有关规定,合规处置。 (2)土石方回填 ①土石回填碾压 土石回填操作内容按卸料铺料-洒水-平土碾压-质检几个工序进行流水作业。 采用15t自卸汽车从暂存料场直接运输至工作面卸料,推土机平料,人工洒水,TE14T自行式振动碾压实。铺层厚度0.6m左右,碾压8~10遍。具体压实参数由施工现场碾压试验决定。边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人工夯实。混凝土工程主要是景观坝闸室底板浇筑以及清淤坝主体浇筑。 (3)混凝土施工 项目选用挖槽浇筑C20混凝土垂直防渗,使用商品混凝土,用手推车人工入场,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局部用人工捣实。 (4)控制室 砂、石料均就地、就近购买。 水泥:强度为32.5MPa、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工程用水泥从元江县购进,其质量及产量均能满足要求。 钢材、木材:由施工方自己采购。(1)土石方开挖 开挖程序为:岸坡后堤基,从上至下分部开挖。 ①岸坡土石方开挖 岸坡土石方开挖先剥离上部的无用层,再进行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采用2.0m3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建基面清基采用破碎机破碎开挖保护层。选用推土机集渣,2.0m3反铲装15t自卸汽车运输。涉及到原堤防边墙趾脚范围内的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利用铁铲挖除,人工装入0.5m3装载机,最后再装入15t自卸汽车运输至渣场;石方开挖采用人工利用铁钎凿除,人工装入0.5m3装载机,最后再装入15t自卸汽车运输至渣场。 ②基础开挖 覆盖层开挖,采用机械化配套作业,选用2.0m3液压反铲挖掘机挖装,15t自卸汽车运输弃渣,辅以人工拣底修坡。石方开挖采用预留保护层,采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破碎机破碎开挖保护层,2.0m3反铲装15t自卸汽车运输。 ③弃渣 对于符合围堰填筑的有用渣料,根据围堰填筑进度和填筑需要直接运至围堰填筑区。碴料除部分用于填筑围堰,其余固体废弃物及时清入自卸汽车,自卸汽车用篷布覆盖,及时清运,按住建部门有关规定,合规处置。 (2)土石方回填 ①土石回填碾压 土石回填操作内容按卸料铺料-洒水-平土碾压-质检几个工序进行流水作业。 采用15t自卸汽车从暂存料场直接运输至工作面卸料,推土机平料,人工洒水,TE14T自行式振动碾压实。铺层厚度0.6m左右,碾压8~10遍。具体压实参数由施工现场碾压试验决定。边角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人工夯实。混凝土工程主要是景观坝闸室底板浇筑以及清淤坝主体浇筑。 (3)混凝土施工 项目选用挖槽浇筑C20混凝土垂直防渗,使用商品混凝土,用手推车人工入场,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局部用人工捣实。 (4)控制室 砂、石料均就地、就近购买。 水泥:强度为32.5MPa、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工程用水泥从元江县购进,其质量及产量均能满足要求。 钢材、木材:由施工方自己采购。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施工粉尘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①施工场地采用围挡施工:工地应设置硬质板材隔离围挡,结构安全可靠,高度不应低于1.8m,外侧设置0.2m高的护脚条形基础。 ②现场设置冲洗设备设施,施工过程采用湿法作业;建议安排1名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轻扬尘的影响。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天早(7:30-8:30)、中(12:00-1:00)、晚(5:30-7:00)各洒水一次,风速大于3级、夏季晴好的天气应每隔2个小时洒水一次;当风速大于3m/s时应停止施工。 ③建材堆放在集中存放点,临时废弃土石堆场及时清运,并对堆场以毡布覆盖,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并及时将多余弃土外运。 ④减少进出车辆的次数、统筹安排施工、保持空气湿度、物料运输车辆采取洒水降尘、合理选择运输路线、篷布遮盖等抑尘、降尘措施等。 ⑤强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保养,使用优质燃料,降低废气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施工期扬尘对周边居民及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且项目工程量小,影响随施工结束而消失。 施工期排水主要来自基坑排水、施工机械冲洗废水,以及修配系统含油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 ①施工机械冲洗废水 施工用水主要为设备及车辆冲洗用水等。该废水悬浮物浓度较高,并带有少量的油污,该部分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②基坑废水 基坑排水主要为坝体建设中围堰的渗水,渗水采用在基坑设置积水井,用水泵进行排水。基坑排水按分段施工考虑,各段分别布置1台多功能潜水泵,型号:50WQF35-15-3(流量35m3/h,扬程15m,电动机功率3kW),共3台。 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不设办公区,景观坝施工人员生活设施依托县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市政工程,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处理厂处理。上游两道清淤****加工场的生活设施,洗手水设置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洒水抑尘。 ④修配系统含油废水 施工期不对机械设备进行现场修理,仅进行简单的临时保养,排放量较小,经沉淀池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 为了保证生产废水在非正常情况下不排入下游水体,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定期维护检修废水沉淀池,实时监控沉淀池水位,并配备抽水设备,及时将沉淀上清液用于施工。 为降低噪声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应采取噪声治理措施: ①采用低噪声机械;施工过程中经常维护保养设备,****设备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出现因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污染加重的现象。 ②利用周边公路运输施工材料,避开上下班高峰期,避免对周边原有交通造成干扰。 ③运输车辆禁止鸣笛,车辆在装卸车期间熄火,装卸材料做到轻拿轻放。 ④施工机械布置在施工场地内,施工设备均采取隔声、减震、安装消声器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噪声影响。 ⑤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做到文明施工。在午间12:00~14:00、夜间22:00~6:00期间禁止施工,停止进行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运输。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⑥施工单位通过文明施工、加强管理,缓解敲击、人为喊叫等施工活动的声源。施工方应该合理有效的制定施工计划,提高工作效率,把施工时间控制在最短,并提前发布公告,最大限度的争取民众支持。 ⑦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招投标时,将减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配戴耳塞、头盔等。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包括:土石方开挖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弃渣、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①土石方 弃土在临时堆场堆放过程中,做好防雨、防风措施,避免弃土经雨淋后重新进入河流,避免弃土经风吹后产生粉尘;弃土应及时清运,并控制弃土临时堆场的占地面积和堆放量;弃土清运车辆尽量不走市区道路,避免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造成交通堵塞;弃土的外运时间应该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及人流物流的高峰时间;外运弃土时,运输车一律清洗轮胎,用毡布覆盖,尽量避免轮胎上的泥土掉落至路面而造成扬尘。 ②建筑垃圾 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脚料可分类回收,****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立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不设置建筑废弃物临时堆场,以免影响环境质量。为确保废弃物处置措施落实,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单位****公司签订清运合同,****公司提供废弃物去向的证明材料,严禁随意倾倒、填埋,造成二次污染。建筑垃圾运输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择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运输路线。用运输车集中运输,运输车上路前加强车体、车轮冲洗,装土适宜,防止沿路抛洒以及道路扬尘,建筑垃圾适当洒水,检验合格后方可上路。 ③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禁止乱丢乱弃和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对施工区的垃圾存放处细经常喷洒灭害灵等杀虫药水,以防止蚊蝇孳生,减缓工程建设对地区环境卫生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卫生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评价建议本工程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I、工程临时占地范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场区布设应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堆料场,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临时占地包括施工临时设施占地、临时堆料场等。景观坝北侧紧邻**路,1#、2#清淤坝邻G213,交通便利,不设置临时道路。施工临时占地****石料厂及防洪堤,不新增破坏地表植被。严控制管理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设施进行恢复,是道路的恢复道路,并在道路两侧加固,是绿地的恢复绿地。具体如下: ①在工程的建设中施工单位应注意识别工程沿线保护动植物**,加强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一旦在施工中遇到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应当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汇报,协商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②管理措施,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尽量做好相应的前期宣传和准备作,施工期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对动植带来的不利影响。 II、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施工安排在枯水季节,为进一步预防水土流失,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进行封闭性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 ②在施工期,对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场区预先修建挡土墙和排洪沟,地表开挖尽量避开暴雨季节,做到分期分区开挖,使工程施工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水土流失降至最低程度。 ③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回填土方应分层碾压夯实;合理堆放建筑材料以及临时土方,及时拦挡以控制渣量流失;对需要防护的边坡覆土后及时进行绿化施工,减少地表裸露时间。 ④合理选择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各种基础开挖,在雨天施工时,为防止临时堆料及开挖裸露土质边坡坡面等被雨水冲刷,选用彩条布、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施工中应注意开挖后立即进行施工,暂时不施工的应进行表土覆盖;施工中应注意开挖后立即进行施工,暂时不施工的应进行表土覆盖;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干燥天气,应对地表进行洒水,以免产生扬尘。 ⑤严格控制运输流失。对出入场区的工程车辆要严格管理,严禁超载,防止因车辆超载而将物料洒落在运输途中;土石方在转运时容易漏洒在转运途中,容易形成扬尘,因此,运输车必须加盖防护,不能超载;在工程区出口处设置洗车设施,工程车辆在驶出工程区时必须进行清洗,以防泥土带出工程区而造成区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严格控制运输流失。 ⑥开挖时剥离的砂石采取临时覆盖等防护措施,周边拟采用填土编织袋挡土墙进行临时拦挡,顶端采用塑料彩条布覆盖,挡土墙外侧设置临时排水沟。 ⑦注重水土保持的综合性。保持工程区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要搞好两岸的水土保持,还要搞好流域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施工后期对河道两侧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和生态恢复。 III、土壤保护措施 ①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 ②在退水沟和边坡防护施工前,首先要把占地区的表层熟化土壤剥离后单独堆放,待施工结束后,再施用到要进行植被恢复的地段,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IV、堆料场的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临时堆料的四周采用填土编织袋围护,雨季在临时堆料顶面用塑料彩条布对其进行覆盖,挡土墙外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出口设置临时沉砂池。淤泥堆场干化后进行恢复,对开挖的排水口及时进行回填土,对施工临时设施区根据占地性质恢复其原有使用功能。 V、水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加强对施工人员自然保护教育,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管,施工前必须对可能影响到的河段进行认真调查,一旦发现珍稀水生动物,应立即将其迁移到人为影响小的河段,达到有效保护。严禁施工人员捕鱼、电鱼、毒鱼、炸鱼,违法者要给予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围堰填筑减少对河水的扰动,加强对施工期废水、垃圾的处理,严禁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 VI、景观保护措施 ①施工工地必须封闭,进行文明施工,施工围墙可以加以景观修饰,起到美化的效果,减少由杂乱的施工场地引起的视觉冲击。 ②施工现场做好排水沟渠,避免雨季产生大量高浊度废水无序排放。 ③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生态修复。项目为河道治理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会产生废气。 运营期闸坝闸门选用撑杆联动液压,采用人工控制与浮标开关自动控制,控制室无人长时间驻守,不设置生活配套设施,营运期管理人员生活设施依托县城,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处理厂处理,不在河道上设置新排污口。 景观坝溢流坝建成运营以后,水势的落差比之前要大,所以水流动产生的噪声要比之前大一些,但是在每个景观坝坝体后面都接有消能工程,1#、2#消力池深度取0.5m;3#消力池池深取0.4m;消力池长6m;结合结构设计,消力池底板厚取值0.5m。所以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小。 运营期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进行清理,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淤泥按有关部门相关规定合理合规处置,禁止随意丢弃。同时,项目景观坝闸门选择撑杆联动液压闸门,液压启闭机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传递动力,达到启闭闸门的目的。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除了传递动力,还兼有润滑、防锈、冷却、冲洗污物等作用。液压设备故障除了与液压元件、机械、电气等方面有关外,与液压油的关系极大,有"液压系统故障的70%与液压油有关"之说。所以,液压系统中液压油一旦受到污染或超过使用期限,会影响项目运行,影响防洪,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液压油,更换液压油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废液压油不在项目区暂存,更换后立即委托处置。 运营期为避免蓄水期间造成下游断流,出现脱水断面,故设置生态流量,蓄水期生态流量为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2.92m3/s;枯期11月~翌年4月,生态需水量为1.46m3/s。同时,根据《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规范》(NB/T10385-2020)等相关要求完善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景观坝蓄水结束正常运行时的泄水量(从闸门顶部溢流形成瀑布的水量)为河道天然流量,不会造成减水或者脱水断面。项目施工期已结束,经调查核实,①项目施工期施工场地采用围挡施工,采用彩钢瓦进行隔离围挡,围挡高度1.8m,外侧设置0.2m高的护脚条形基础;②现场设置冲洗设备设施,施工过程采用湿法作业;并设有施工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③建材集中堆放在堆存点内,堆放的砂石料采用防尘网进行遮盖,未在大风天气进行施工;④施工时对进出车辆进行管控,一天两次,物料运输车辆采取洒水降尘、合理选择运输路线、篷布遮盖等抑尘、降尘措施。⑤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保养使用优质燃料,并且在县城指定地点进行保养不在项目区内。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施工期扬尘对周边居民及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且项目工程量小,影响随施工结束而消失。 经调查核实,①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施工场地内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②基坑废水用采用3台型号:50WQF35-15-3水泵进行排水,且坝体建设时间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均在枯水期,渗水较少;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不设办公区,景观坝施工人员生活设施依托县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市政工程,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处理厂处理。上游两道清淤****加工场的生活设施,洗手水设置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洒水抑尘。④修配系统含油废水:施工期不对机械设备进行现场修理,****修理厂进行设备维修,无含油废水产生。 项目施工期已结束。经调查,项目施工期噪声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在施工期间禁止夜间施工作业;②严格落实施工工区范围,在涉及敏感目标施工段设置高度为1.8m的硬质、密闭围挡;③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进行基础减振,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降低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程度。 经调查,①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已全部回用于项目景观坝河道凹陷处回填,****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填埋,未进行随意堆放、倾倒。②建筑垃圾: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脚料****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立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填埋,建筑垃圾运输时已按照有关规定避开城内道路,运输车辆均采用篷布遮盖,并进行洒水降尘。③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依托附近民居,分类收集后,集中送至指定堆放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据调查,施工期未收到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投诉。 1、工程临时占地范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期已结束,经现场调查,施工现场未发现水土流失现象。施工区堆料场布设于景观坝旁,施工期未设置施工营地,生工人员生活设施均依托周边县城,从景观坝现状照片可看出施工迹地皆以恢复完善,河道两侧已加固并已种植上绿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发现施工周边有需要保护的动植物,施工环境周边人为活动较大,无珍惜濒危动植物及古树名木。 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采用1.8m高的挡板进行围挡,封闭性施工;挡土墙和排洪沟施工建设时间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处于旱季,水土流失较小,施工开挖土石方堆于河道周边,就近回填未造成流失,边坡覆后已及时进行绿化,施工迹地恢复良好;施工运输车辆采取采取篷布遮盖,低速行驶;开挖时剥离的砂石采用防尘网遮盖减少流失,目前施工已结束,项目对施工区域进行了临时占地恢复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工区、临时堆土场及施工便道等,所选植被物种均为本地乡土物种,未发现外来植被物种。 3、土壤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派专人对施工范围进行管控,各种施工活动均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目前施工已结束,退水沟和边坡防护施工前的表层熟化土壤已进行植被恢复。 4、堆料场的生态保护措施: 目前施工已结束,经调查,可从现状照片看出临时堆料的内已种植灌木,场地恢复良好。 5、水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施工前已对可能影响到的河段进行调查,未发现珍稀水生动物。对施工人员每周进行普法教育:禁止施工人员捕鱼、电鱼、毒鱼、炸鱼,违法者要给予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施工期间施工期废水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无废水排入河流。 6、景观保护措施: 施工工地采用1.8m高的围挡进行封闭,施工围墙统一采用天蓝色钢材进行围挡,未因施工场地造成城市丑化。目前施工已结束,排水沟渠流畅,生态环境总体修复较好。 项目为河道治理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会产生废气。 经调查,本工运营期现场不设驻点办公人员,由管理部门派巡视人员管理,营运期管理人员生活设施依托县城,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处理厂处理。 经调查,景观坝溢流坝建成运营以后,水势的落差比之前要大,所以水流动产生的噪声要比之前大一些,但是在每个景观坝坝体后面都接有消能工程,每个景观坝下方均建有消力池1#消力池深度为0.5m、2#消力池深度为0.6m;3#消力池池深为0.6m;消力池长6.2m;结合结构设计,消力池底板厚取值0.4m,所以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小。距离项目较近的敏感点为元江二中,位于项目2#景观坝北侧45m,根据验收监测结果,项目敏感点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经调查,运营期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进行清理,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淤泥按有关部门相关规定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置。项目景观坝闸门选择撑杆联动液压闸门需要定期更换液压油,更换的液压油运至距离本项目3.1k****商贸有限公司内已验收合格的危废暂存间内暂存后,委托****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本****商贸有限公司内危废暂存间于2023年12月28日已验收合格,详见附件6,****公司危废暂存间内暂存的危废废物种类和本项目种类一致,均属于废矿物油,本项目依托该危废暂存间是可行的。本工程固体废物均得到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根据监测结果,W3 1#景观坝闸门处平均流量为2028.5m3/h(0.563m3/s);可计算出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225m3/s,满足目前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112m3/s的要求。由于现在处于汛期,故要求运营单位在枯水期对**河流量进行监测,必须满足枯期11月~翌年4月,生态需水量0.056m3/s的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 1.做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临时施工场地周围必须设置遮挡围墙,对粉状粒料堆应采取防尘布或网遮盖、洒水降尘、装袋;设置车辆清洗池、沉淀池、过滤池及车辆清洗设备,驶出车辆须冲洗干净;密闭运输车辆,定期洒水降尘,及时清扫路面,保持道路清洁。 2.强化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施工导流方式采用围堰挡水、原河床过流的方式,施工安排在枯水季节,洪水季节不得施工。确保工程施工期不降低**河水质。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基坑围堰的渗水采用在基坑设置积水井,用水泵进行排水。施工现场不设施工营地、不设办公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市政工程,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处理厂处理。上游两道清淤****加工场的生活设施,污水设置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洒水抑尘。项目施工期现场不设机械设备修理。 3.加强噪声管控。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不施工;使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对强噪声设备进行隔声及减振处理,确保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限值要求。 4.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开挖产生的土石方经土石方平衡后,弃渣分类处理,可用于建筑砂石料,可利用的部分回收;不可利用部分,按住建部门有关规定处置。弃土在临时堆场堆放过程中,做好防雨、防风措施,避免弃土经雨淋后重新进入河流,避免弃土经风吹后产生粉尘,从而影响区域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委托****政府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置,禁止乱堆乱倒。 5.严格落实其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设置施工现场,拌料场、堆料场不得设置在河床中。在鱼类繁殖期间,避免使用噪声大,产生尾气重的设备进行施工;在项目完成后,开展水域渔业生态环境和生物**跟踪监测、监管、生态补偿工作;采取人工增殖流放措施。 6.严格按照防洪设计标准施工,确保两岸设施和农田安全。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施工,清淤坝工程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施工,景观坝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施工。工程施工不得降低防洪设计标准,确保河堤两岸各种设施和农田安全。 (二)严格落实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调度工程运行,保证河道生态流量。蓄水期间严禁出现河道脱水现象。蓄水期间,为保证下泄生态流量,必须采用闸门不完全关闭的形式下泄生态流量,待蓄水结束再完全关闭闸门,景观坝蓄水结束正常运行时的泄水量(从闸门顶部溢流形成瀑布的水量)为河道天然流量;合理调度工程运行,确保景观坝上游来水与下游泄水平衡。 2.做好景观坝蓄水区水质保护措施。定期清淤,丰水期增加清淤频次,人为开启闸门前,先清淤;后期运行过程中,****处理厂的沟通,****处理厂发生非正常排放情况,开启1#景观坝闸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在高温天气,加强1#景观坝换水频次,进行地表水水质监测,根据水质状况调整运行状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3.加强工程运行期间防洪调度,确保两岸设施安全。严格按照设计运行规范操作,根据上游水文情况合理调度工程运行。主汛期闸门全部处于开启状态,确保洪水顺**过;其它时段内闸门处于关闭状态,由拦河水闸挡水蓄水,制造景观,高于闸顶的河水可以从闸门顶部溢流,形成瀑布;加强景观坝闸门的维护和监管工作,确保当水位超过闸门顶部0.2m时,闸门报警,并开启闸门泄洪。项目营运期景观坝闸门关闭运行时不得影响沿岸排水设施的排水畅通,特别是****处理厂排水畅通,****处理厂排水回灌溢出污染环境。 4.善处理维修更换产生的液压油。液压装置定期维护和更换废液压油应委托有废液压油暂存间的单位进行,液压装置定期更换产生的废液压油用有盖容器盛装,由维修人员运至其单位内的危废暂存间内存放,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禁止露天堆放,禁止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现场应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清淤产生的淤泥按有关部门相关规定合理合规处置,禁止随意丢弃。 (三)建立并畅通公众参与平台 你公司应当通过单位公开网站或其他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本项目的基础信息、排污信息、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保行政许可情况等企业环境信息,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项目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应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及时解决公众担忧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保护要求。 (四)强化环境风险管理 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治对策措施,强化环境风险管控,规范处置危险废物,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编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我局备案,定期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已结束,经调查核实,①项目施工期施工场地采用围挡施工,采用彩钢瓦进行隔离围挡,围挡高度1.8m,外侧设置0.2m高的护脚条形基础;②现场设置冲洗设备设施,施工过程采用湿法作业;并设有施工人员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③建材集中堆放在堆存点内,堆放的砂石料采用防尘网进行遮盖,未在大风天气进行施工;④施工时对进出车辆进行管控,一天两次,物料运输车辆采取洒水降尘、合理选择运输路线、篷布遮盖等抑尘、降尘措施。⑤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的保养使用优质燃料,并且在县城指定地点进行保养不在项目区内。在采取相关措施后,施工期扬尘对周边居民及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且项目工程量小,影响随施工结束而消失。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经调查核实,①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经施工场地内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②基坑废水用采用3台型号:50WQF35-15-3水泵进行排水,且坝体建设时均在枯水期,渗水较少;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不设办公区,景观坝施工人员生活设施依托县城,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市政工程,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处理厂处理。上游两道清淤****加工场的生活设施,洗手水设置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洒水抑尘。④修配系统含油废水:施工期不对机械设备进行现场修理,****修理厂进行设备维修,不会产生含油废水。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施工期已结束。经调查,项目施工期噪声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在施工期间禁止夜间施工作业;②严格落实施工工区范围,在涉及敏感目标施工段设置高度为1.8m的硬质、密闭围挡;③采用先进低噪声设备,进行基础减振,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护,降低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程度。 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经调查,①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开已全部回用于项目回填,****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填埋,未进行随意堆放、倾倒。②建筑垃圾:对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脚料****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含砖、石、砂的杂土等立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填埋,建筑垃圾运输时已按照有关规定避开城内道路,运输车辆均采用篷布遮盖,并进行洒水降尘。 5、生态环境: 项目施工期已结束,经现场调查,施工现场未发现水土流失现象。施工结束后进行了临时占地恢复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工区、临时堆土场及施工便道等,所选植被物种均为本地乡土物种,未发现外来植被物种。相关渔业生态环境和生物**跟踪监测、监管、生态补偿已完善。 6、项目已严格按照防洪设计标准施工,确保两岸设施和农田安全。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施工,清淤坝工程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施工,景观坝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施工。未降低防洪设计标准。且项目已取得****建设局出具的证明,本项目景观坝的建设不会导致河****处理厂处理水无法排水问题,(详见附件13)。 1、根据监测结果,W3 1#景观坝闸门处平均流量为2028.5m3/h(0.563m3/s);可计算出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225m3/s,满足目前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112m3/s的要求。由于现在处于汛期,故要求运营单位在枯水期对**河流量进行监测,必须满足枯期11月~翌年4月,生态需水量0.056m3/s的要求。 2、运营期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进行清理,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清淤作业本项目已委托****公司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置(详见附件12),后期运行中值班****处理厂的排水情况进行控制,并在高温天气,加强1#景观坝换水频次,进行地表水水质监测,根据水质状况调整运行状态,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3、运营期间,项目设有值班人员对景观坝进行管控,主汛期闸门全部处于开启状态,确保洪水顺**过;其它时段内闸门处于关闭状态,由拦河水闸挡水蓄水,制造景观,高于闸顶的河水可以从闸门顶部溢流,形成瀑布。每个月对景观坝闸门的维护和监管,****处理厂排水回灌溢出污染环境。 4、项目更换的液压油运至距离本项目3.1k****商贸有限公司内已验收合格的危废暂存间内暂存后,委托****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本****商贸有限公司内危废暂存间于2023年12月28日已验收合格,详见附件6,****公司危废暂存间内暂存的危废废物种类和本项目种类一致,均属于废矿物油,本项目依托该危废暂存间是可行的。运营期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进行清理,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清淤作业本项目已委托****公司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置(详见附件12)。 综上,本工程固体废物均得到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严格按照要求在相关网站上公开本项目的基础信息、排污信息、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保行政许可情况等企业环境信息,并采用公众调查和团体调查的形式及时解决公众担忧的环境问题。 本项目已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治对策措施,并按照要求编制了《******河县城段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版)》****环境局元江分局下发的备案表,备案编号为:530428-2024-024-L。
根据核对有关资料和现场检查,项目对照环评建议要求,****环境局元江分局审查意见要求,本次验收涉及的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措施均按要求完成,符合验收条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消力池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经调查,景观坝溢流坝建成运营以后,水势的落差比之前要大,所以水流动产生的噪声要比之前大一些,但是在每个景观坝坝体后面都接有消能工程,每个景观坝下方均建有消力池1#消力池深度为0.5m、2#消力池深度为0.6m;3#消力池池深为0.6m;消力池长6.2m;结合结构设计,消力池底板厚取值0.4m,所以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小。距离项目较近的敏感点为元江二中,位于项目2#景观坝北侧45m,根据验收监测结果,项目敏感点噪声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根据噪声监测结果得出,敏感点元江二中噪声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因此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运营期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进行清理,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淤泥按有关部门相关规定合理合规处置,禁止随意丢弃。同时,项目景观坝闸门选择撑杆联动液压闸门,液压启闭机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传递动力,达到启闭闸门的目的。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除了传递动力,还兼有润滑、防锈、冷却、冲洗污物等作用。液压设备故障除了与液压元件、机械、电气等方面有关外,与液压油的关系极大,有"液压系统故障的70%与液压油有关"之说。所以,液压系统中液压油一旦受到污染或超过使用期限,会影响项目运行,影响防洪,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液压油,更换液压油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废液压油不在项目区暂存,更换后立即委托处置。 经调查,运营期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进行清理,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淤泥按有关部门相关规定运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置。项目景观坝闸门选择撑杆联动液压闸门需要定期更换液压油,更换的液压油运至距离本项目3.1k****商贸有限公司内已验收合格的危废暂存间内暂存后,委托****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本****商贸有限公司内危废暂存间于2023年12月28日已验收合格,详见附件6,****公司危废暂存间内暂存的危废废物种类和本项目种类一致,均属于废矿物油,本项目依托该危废暂存间是可行的。本工程固体废物均得到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运营期为避免蓄水期间造成下游断流,出现脱水断面,故设置生态流量,蓄水期生态流量为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2.92m3/s;枯期11月~翌年4月,生态需水量为1.46m3/s。同时,根据《水电工程生态流量实时监测系统技术规范》(NB/T10385-2020)等相关要求完善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景观坝蓄水结束正常运行时的泄水量(从闸门顶部溢流形成瀑布的水量)为河道天然流量,不会造成减水或者脱水断面。 根据监测结果,W3 1#景观坝闸门处平均流量为2028.5m3/h(0.563m3/s);可计算出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225m3/s,满足目前汛期5月~10月,生态需水量为0.112m3/s的要求。由于现在处于汛期,故要求运营单位在枯水期对**河流量进行监测,必须满足枯期11月~翌年4月,生态需水量0.056m3/s的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治对策措施,强化环境风险管控,规范处置危险废物,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编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报我局备案,定期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本项目已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治对策措施,并按照要求编制了《******河县城段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版)》****环境局元江分局下发的备案表,备案编号为:530428-2024-024-L。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善处理维修更换产生的液压油。液压装置定期维护和更换废液压油应委托有废液压油暂存间的单位进行,液压装置定期更换产生的废液压油用有盖容器盛装,由维修人员运至其单位内的危废暂存间内存放,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禁止露天堆放,禁止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现场应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清淤产生的淤泥按有关部门相关规定合理合规处置,禁止随意丢弃。项目更换的液压油运至距离本项目3.1k****商贸有限公司内已验收合格的危废暂存间内暂存后,委托****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本****商贸有限公司内危废暂存间于2023年12月28日已验收合格,详见附件6,****公司危废暂存间内暂存的危废废物种类和本项目种类一致,均属于废矿物油,本项目依托该危废暂存间是可行的。运营期定期对清淤坝、景观坝前拦截泥沙进行清理,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清淤作业本项目已委托****公司对河道进行清淤处置(详见附件12)。 综上,本工程固体废物均得到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工程建设期间主要生态环境表现在工程占用土地、破坏环境、改变原有地貌以及项目建设引起的局部水土流失等。本评价建议本工程采取以下多种措施: I、工程临时占地范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场区布设应结合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堆料场,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临时占地包括施工临时设施占地、临时堆料场等。景观坝北侧紧邻**路,1#、2#清淤坝邻G213,交通便利,不设置临时道路。 施工临时占地****石料厂及防洪堤,不新增破坏地表植被。严控制管理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设施进行恢复,是道路的恢复道路,并在道路两侧加固,是绿地的恢复绿地。具体如下: ①在工程的建设中施工单位应注意识别工程沿线保护动植物**,加强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和宣传工作,一旦在施工中遇到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应当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汇报,协商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②管理措施,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尽量做好相应的前期宣传和准备作,施工期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对动植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II、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施工安排在枯水季节,为进一步预防水土流失,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进行封闭性施工,严格控制施工范围。 ②在施工期,对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场区预先修建挡土墙和排洪沟,地表开挖尽量避开暴雨季节,做到分期分区开挖,使工程施工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水土流失降至最低程度。 ③合理选择施工工序。回填土方应分层碾压夯实;合理堆放建筑材料以及临时土方,及时拦挡以控制渣量流失;对需要防护的边坡覆土后及时进行绿化施工,减少地表裸露时间。 ④合理选择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各种基础开挖,在雨天施工时,为防止临时堆料及开挖裸露土质边坡坡面等被雨水冲刷,选用彩条布、塑料薄膜等进行覆盖;施工中应注意开挖后立即进行施工,暂时不施工的应进行表土覆盖;施工中应注意开挖后立即进行施工,暂时不施工的应进行表土覆盖;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干燥天气,应对地表进行洒水,以免产生扬尘。 ⑤严格控制运输流失。对出入场区的工程车辆要严格管理,严禁超载,防止因车辆超载而将物料洒落在运输途中;土石方在转运时容易漏洒在转运途中,容易形成扬尘,因此,运输车必须加盖防护,不能超载;在工程区出口处设置洗车设施,工程车辆在驶出工程区时必须进行清洗,以防泥土带出工程区而造成区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严格控制运输流失。 ⑥开挖时剥离的砂石采取临时覆盖等防护措施,周边拟采用填土编织袋挡土墙进行临时拦挡,顶端采用塑料彩条布覆盖,挡土墙外侧设置临时排水沟。 ⑦注重水土保持的综合性。保持工程区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要搞好两岸的水土保持,还要搞好流域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施工后期对河道两侧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和生态恢复。 III、土壤保护措施 ①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将临时占地面积控制在最低限度。 ②在退水沟和边坡防护施工前,首先要把占地区的表层熟化土壤剥离后单独堆放,待施工结束后,再施用到要进行植被恢复的地段,使其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IV、堆料场的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临时堆料的四周采用填土编织袋围护,雨季在临时堆料顶面用塑料彩条布对其进行覆盖,挡土墙外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出口设置临时沉砂池。淤泥堆场干化后进行恢复,对开挖的排水口及时进行回填土,对施工临时设施区根据占地性质恢复其原有使用功能。 V、水生动植物保护措施 加强对施工人员自然保护教育,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管,施工前必须对可能影响到的河段进行认真调查,一旦发现珍稀水生动物,应立即将其迁移到人为影响小的河段,达到有效保护。严禁施工人员捕鱼、电鱼、毒鱼、炸鱼,违法者要给予处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围堰填筑减少对河水的扰动,加强对施工期废水、垃圾的处理,严禁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 VI、景观保护措施 ①施工工地必须封闭,进行文明施工,施工围墙可以加以景观修饰,起到美化的效果,减少由杂乱的施工场地引起的视觉冲击。 ②施工现场做好排水沟渠,避免雨季产生大量高浊度废水无序排放。 ③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施工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土地利用、施工区域内植被破坏、水域、陆域动物的扰动,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施工期已进行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现施工期已结束,项目临时占地已按原貌进行恢复和绿化,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已逐渐消失。 1、对植被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由于机械的碾压及施工人员的踩踏对土壤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恢复,因此,已尽量维护土壤现状,以有利于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工作。 2、对陆生生态的影响:由于施工影响区内无国家保护名录内的鸟类和野生动物,加之施工结束后施工噪声随之结束,工程影响区内的鸟类和野生动物能够迅速恢复,因此工程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甚小。建设区域除农业生态和家畜、家禽之外,自然生态物种不多。基本上不存在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 3、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粉尘对底栖动物的摄食和繁殖有一定影响,以尽量减少对**河水质的破坏,保护底栖动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项目的建设对水利条件改变不大,施工水域水体没有鱼类产卵场。本工程涉及的区域内没有国****自然保护区,也没有具有保护价值水生生物。因此,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的影响较小。 4、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本项目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加固、重建及治理。本项目施工期结束后已对施工迹地进行了恢复,本工程建设不会改变原有的土地利用性质,因此,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很小。 5、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A.对**河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 施工导流方式采用围堰挡水、原河床过流的方式。为避免河床束窄程度过大,导流采用分期分段导流方式,施工时将闸门分为左右两段分期施工,一期左段施工时,做左段的上下游围堰,右侧河段过水,一期左段及闸门安装完成后,再做右段的上下游围堰,左段闸门放下过水。由于施工安排在枯水季节,施工河段枯水期水量较小,河床水面宽、水深及流速均较小,施工期设置半幅过水断面能满足河水过流的需要,不会造成阻水现象,也不会造成下游河道断流。 施工期对对**河水水文情势的影响小。根据调查了解,在项目工程完工蓄水试运行过程中,该段防洪堤右岸的部分土地由于处于低洼地带,缺少排水设施,蓄水后河水透过河堤形成淹积,导致8亩向日葵作物出现定程度的减产。该块土地承包人于2023年4月3****信访局“书记县长信箱”投递信件,反映其种植作物被淹,要求给予解决问题和赔偿相关损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对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与信访人达成向其赔偿1.6万元作物损失费的协商意见,(赔偿协议详见附件10)。本项目不良影响主要是在施工阶段,即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非污染性破坏。本项目施工期生态的直接影响主要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土壤**的占用和污染、对自然景观的分割破坏、水土流失等等。该项目工程量小,项目周围无生态敏感区,故本项目对生态影响很小,尤其是在运行期,基本对生态不造成影响。 本项目为生态类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利的一面。工程运营后项目本身不产生污染物,本工程的建设将对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加强**河道抗御洪灾能力,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岸坡整治,有效改善水环境,美化河道及堤岸;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严格按照防洪设计标准施工,确保两岸设施和农田安全。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施工,清淤坝工程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施工,景观坝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施工。工程施工不得降低防洪设计标准,确保河堤两岸各种设施和农田安全。项目已严格按照防洪设计标准施工,确保两岸设施和农田安全。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施工,清淤坝工程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施工,景观坝工程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施工。未降低防洪设计标准。且项目已取得****建设局出具的证明,本项目景观坝的建设不会导致河****处理厂处理水无法排水问题,(详见附件13)。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
/
/
/
/
/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2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3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4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5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6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7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8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9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不存在上述情况
验收结论 合格
温馨提示
1.该项目指提供国家及各省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进行的项目审批信息及进展,属于前期项目。
2.根据该项目的描述,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和跟进,避免错过。
3.即使该项目已建设完毕或暂缓建设,也可继续跟踪,项目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后续工程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