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 | |
125********737356T | 杨元松 |
胡维钏 | **省**市**县 |
**省**市腾****社区明和小区139号 |
****新增医用直线加速器核技术利用项目 | |
2021版本: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 Q8411-Q8411-综合医院 |
**省**市**县 ****社区明和小区139号****外科住院楼(二期)负二层 | |
经度:98.48999 纬度: 25.02809 | ****生态环境厅 |
2023-07-14 | |
云环审〔2023〕2-14号 | 无 |
3492 | |
32.4 | **** |
125********737356T | **省****研究中心(******中心) |
****0000MB1P513986 | **省核工业辐****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1500MA674UK057 | 2024-06-18 |
2024-11-05 | 2024-12-02 |
https://www.****.cn/info/i/3379.html |
扩建 | 扩建 |
无 | |
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型号uRT-linac 506c,最大X射线能量为6MeV不含电子线,X****中心1m处剂量率为14 Gy/min;CBCT与加速器同源双束,使用CBCT功能时X射线能量为1.5MV,配置FBCT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范围为42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 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型号uRT-linac 506c,最大X射线能量为6MeV不含电子线,X****中心1m处剂量率为14 Gy/min;CBCT与加速器同源双束,使用CBCT功能时X射线能量为1.5MV,配置FBCT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范围为420mA。属于Ⅱ类射线装置。 |
无 | |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产生高能电子束和高能X线束的装置,为远距离放射性治疗机。当高能电子束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韧致辐射,即X射线,因此,医用直线加速器可利用高能电子束和高能X线束对患者病灶进行照射,杀伤肿瘤细胞。医用直线加速器可根据所治疗癌症类型及其身体中的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各次给予剂量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最佳输出剂量对人体肿瘤进行照射治疗。 |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产生高能电子束和高能X线束的装置,为远距离放射性治疗机。当高能电子束与靶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韧致辐射,即X射线,因此,医用直线加速器可利用高能电子束和高能X线束对患者病灶进行照射,杀伤肿瘤细胞。医用直线加速器可根据所治疗癌症类型及其身体中的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各次给予剂量之间的时间间隔,以最佳输出剂量对人体肿瘤进行照射治疗。 |
无 | |
1、废气:加速器机房设置一套通排风系统,由西北侧通风井引至屋顶排放,设计排风量为2100m3/h(送风量为2100m3/h)、排风次数6次/h。设置2个送风口(位于西北角及东北角吊顶)、1个排风口(位于西南角)。 2、直加机房辐射防护措施:机房各墙体均为现浇混凝土,主射方向朝向东北侧、西南侧、顶部、底部,机房屏蔽如下:水平面:机房东北侧主屏蔽墙体厚2.9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墙体厚1.7m;西南侧主屏蔽墙体厚2.2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西北侧墙体厚1.5m,东南侧墙体厚1.5m;机房西南侧直型迷道长10m,迷**墙厚1.5m。垂直面:机房屋顶主屏蔽体厚2.9m,主屏蔽区宽度为4.4m,与主屏蔽体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机房下方无房间。防护铅门为12mm铅当量。 | 1、废气:加速器机房设置一套通排风系统,排风由西北侧通风井引至屋顶排放。实际土建过程中建设了2个送风口(位于西北角及西南角吊顶)、1个排风口(位于东南角)。 2、直加机房辐射防护措施:机房各墙体均为现浇混凝土,主射方向朝向东北侧、西南侧、顶部、底部,机房屏蔽如下:水平面:机房东北侧主屏蔽墙体厚2.9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墙体厚1.7m;西南侧主屏蔽墙体厚2.2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西北侧墙体厚1.5m,东南侧墙体厚1.5m;机房西南侧直型迷道长10m,迷**墙厚1.5m。垂直面:机房屋顶主屏蔽体厚2.9m,主屏蔽区宽度为4.4m,与主屏蔽体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机房下方无房间。防护铅门为12mm铅当量。 |
实际建设的送风口位置由环评阶段“西北角及东北角吊顶”变为“西北角及西南角吊顶”;排风口位置由环评阶段的“位于西南角”变为“位于东南角”,送风口与排风口呈对角设置。变化原因主要是由于实际建设**设计位置不满足建设要求。 | |
****医院****处理站处理;办公、生活垃****医院固废收集系统进行处理。 | ****医院****处理站处理;办公、生活垃****医院固废收集系统进行处理。 |
无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医院****处理站处理;办公、生活垃****医院固废收集系统进行处理。 | ****医院****处理站处理;办公、生活垃****医院固废收集系统进行处理。 |
/ |
无 | 无 |
/ |
无 | 无 |
/ |
无 | 无 |
/ |
无 | 无 |
/ |
①机房屏蔽措施:机房各墙体均为现浇混凝土,主射方向朝向东北侧、西南侧、顶部、底部,机房屏蔽如下:水平面:机房东北侧主屏蔽墙体厚2.9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墙体厚1.7m;西南侧主屏蔽墙体厚2.2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西北侧墙体厚1.5m,东南侧墙体厚1.5m;机房西南侧直型迷道长10m,迷**墙厚1.5m。垂直面:机房屋顶主屏蔽体厚2.9m,主屏蔽区宽度为4.4m,与主屏蔽体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机房下方无房间。防护铅门为12mm铅当量。 ②机房通排风措施:加速器机房设置一套通排风系统,由西北侧通风井引至屋顶排放,设计排风量为2100m3/h(送风量为2100m3/h)、排风次数6次/h。设置2个送风口(位于西北角及东北角吊顶)、1个排风口(位于西南角)。直线加速器机房送排风管道设计在机房防护门上方穿墙,采用Z型穿墙,高度为4.0m,穿墙部分管道采用不锈钢方管(尺寸为320mm×500mm),穿墙部分排风管道与送风管道均采用4mm厚铅皮包裹。 ③机房电缆穿位置位于迷道内墙与外墙,电缆布设于电缆沟内,电缆沟口径为300mm×300mm(穿墙位置为300mm×400mm),采用U型穿墙方式,穿墙部分设置2cm厚不锈钢盖板。 ④安全装置设置:控制台及安全联锁、警示装置、治疗室紧急设施、监测设备 ⑤个人防护用品及监测仪器:配置个人辐射防护用品(铅衣、铅帽等)、个人剂量计;配置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个人剂量报警仪 ⑥两区划分,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辐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上墙,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 ①机房屏蔽措施:机房各墙体均为现浇混凝土,主射方向朝向东北侧、西南侧、顶部、底部,机房屏蔽如下:水平面:机房东北侧主屏蔽墙体厚2.9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墙体厚1.7m;西南侧主屏蔽墙体厚2.2m(宽度为4.4m),与主屏蔽墙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西北侧墙体厚1.5m,东南侧墙体厚1.5m;机房西南侧直型迷道长10m,迷**墙厚1.5m。垂直面:机房屋顶主屏蔽体厚2.9m,主屏蔽区宽度为4.4m,与主屏蔽体相连的次屏蔽体厚1.7m;机房下方无房间。防护铅门为12mm铅当量。 ②机房通排风措施:加速器机房设置一套通排风系统,排风由西北侧通风井引至屋顶排放。实际土建过程中建设了2个送风口(位于西北角及西南角吊顶)、1个排风口(位于东南角),现场检测可得,平均风速为5.18m/s,通风量约0.4061m3/s(1461.96m3/h),计算可知机房每小时的通风次数约为4.8次/h。送排风管道设计在机房防护门上方穿墙,采用Z型穿墙,高度为4.0m,穿墙部分管道采用不锈钢方管(尺寸为320mm×500mm),穿墙部分排风管道与送风管道均采用4mm厚铅皮包裹。 ③机房电缆穿位置位于迷道内墙与外墙,电缆布设于电缆沟内,电缆沟口径为300mm×300mm(穿墙位置为300mm×400mm),采用U型穿墙方式,穿墙部分设置2cm厚不锈钢盖板。 ④安全装置设置:控制台及安全联锁、警示装置、治疗室紧急设施、监测设备 ⑤个人防护用品及监测仪器:配置了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铅衣、铅帽等)、医护人员每个人配备个人剂量计;配置1台便携式辐射监测仪器仪表、4个个人剂量报警仪 ⑥划分了监督区和控制区,辐射工作人员已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成绩单,辐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上墙,已完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
/ |
/ |
/ |
/ |
/ |
/ |
/ |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